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人灭一国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人灭一国

在接近吐蕃都城逻娑的一场攻防战中,吐蕃赞普芒松芒赞的儿子——都松芒布结被天使军的迫击炮不幸炸死,吐蕃赞普芒松芒赞闻讯后吐血更厉害,身体更加憔悴,从此卧床不起。他心里现在除过仇恨外,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悔意,后悔自己年少轻狂、野心勃勃、自不量力,背弃了父亲松赞干布与大唐和睦友好的外交理念,给吐蕃带来了灾难,也给子孙带来了灾难,随着唐.军的不断逼近,现在一切都晚了。

吐蕃赞普芒松芒赞穿着丝绒皮衣躺在豪华的大床上,头支靠在瘦削、苍白的手上。他的xiong脯可怕地凹陷下去,双肩耸立着。双唇紧闭,眼光暗淡,苍白的额头上的皱纹不时地皱紧,隐约可见,他浑身不停地颤抖。医生知道,他正在和难以忍受的疼痛作斗争。

由于不停吐血,日益憔悴的芒松芒赞感到自己正在死去,并且已经死去一半了。他体验到了远离尘世的意识,和奇怪的轻松的感觉。现在的局势压得他透不过气,而且无能为力,他感到心力憔悴,也许死是最好的解脱。

他不着急不慌张地等待他正面临的时限。那威严的永恒的未知的遥远的主宰,他在自己生命的延续中不断触摸到他的存在,此时已迫近他,并且,照他所体验到的奇怪的轻松的感觉,几乎是易于理解的,可以感觉得到的……

他曾经害怕过终极。他两次体验过死亡,即终极的恐怖这一骇人而痛苦的感觉,但现在他已不明白这种感觉了。

他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感觉,是在箭矢像陀螺一样旋转着朝他飞来的时候,他望着雪山、灌木丛和天空,知道这是死神向他扑来。当他负伤后醒来,他心里刹那间绽开了那犹如从压制着他的人生中挣脱出来的,永恒的自由的不再受人生之约束的爱的花朵,于是,他不惧怕死亡,也不去想它。

这是那种生死之间最后的精神上的搏斗,那两次他取得了胜利,战胜了死神,活了过来。

这次他知道自己再也无力战胜死神了,这次死亡取得了胜利。这是对生命之珍惜的突然觉醒,它体现于对美丽的赞蒙王后的爱情,也是最后一次屈从地面对未知的恐怖。

这是一个晚上,他,饭后总是这样,处于低烧状态,但思想异常清晰。他在打盹,突然,身上出现一股幸福的感觉。

“啊,这是她来了!”他心里想。

果然,传来美丽的赞蒙王后进门的轻柔的脚步声。她的脚步就像她的身体一样轻盈温柔,就是再轻柔,他都能感觉到。

在美丽的赞蒙王后的温柔注视和抚摸下,他放松地闭上眼睛,而且睡着了。他睡了不久,突然出一身冷汗,惊醒了过来。

他入睡之际,仍在想着这整个期间都在想的问题——生与死。而更多地是想着死,他觉得自己离它更近了。

他梦见他躺在现在的王宫寝室房间里,但没有患病,而是好好的。许多不同人物,不同官员,卑微的,冷淡的,出现在他面前,他们同他交谈,争辩着勿须争辩的事情,争辩着挑衅大唐是否错误。芒松芒赞模糊地想起,这一切都毫无意义,他有别的最重要的事务,但仍继续说下去,用一些空洞俏皮的话使他们惊讶。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这些人物全部开始消逝,一切只剩下一个关门的问题。他起身朝房门走去,以便插上门栓,把门关闭好。一切有赖于他来不来得及紧闭房门。他走,急忙走,但他的脚不能迈动,他于是知道他来不及关门,但仍然徒劳地鼓足全身力量。他陷入痛苦的恐怖之中。这恐怖是死亡的恐怖:“它”就站在门外。但就在他无力地笨拙地朝房门爬去的时候,这一可怕之物已从另一边压过来,冲破了房门。某种非人之物——死亡——已快破门而入,应该把门顶住才对,他够着门了,鼓起最后的力气——关门已不可能了——哪怕就顶住它;但他的力气微弱,而且不灵活,因而在可怕之物推挤下,房门被打开,但是又关上了。

它又一次从那边压过来。他最后的超出自然的力量白费了,两扇房门无声地被撞开。“它”进来了,而它就是“死亡”。于是,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死去。

魂灵正在离去的躯体最后颤动的时刻,他最心爱的美丽的赞蒙王后在他旁边握着他干枯的手,悲痛欲绝。

“赞普驾崩了!”在他的躯体一动不动地,并且在冷却下去,躺了几分钟之后,医生说道。泪流满面的赞蒙王后走过去,向那双僵死的眼睛俯下身去,轻轻亲吻并阖上了它们。

然后,到处响起悲痛撕裂的哭声。

……

公元643年5月下旬,唐.军攻入吐蕃都城:逻娑,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忧郁而死,其孙 弃迭祖赞成为吐蕃新的赞普,在同大臣和吐蕃贵族们商议后,决定放弃无谓的抵抗,臣服大唐,青藏高原从此纳入大唐版图。

当真是: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唐土。

就在吐蕃臣服后不久,大唐出现了历史上一位最牛的外交官,这人叫:王玄策,他一人灭一国,横扫印度半岛。

王玄策,唐代洛阳人,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

公元七世纪时,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部分,其中中天竺很快强大起来,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中天竺)。

中天竺的国王尸罗逸多对唐帝国很友好,恰逢非常著名的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尸罗逸多就特意接见玄奘,打听唐太宗李世民的为人。

当尸罗逸多得知李世民是一位“具言圣德”的君主后,决定两国通使,以示永好。

公元630年,尸罗逸多派了一个使团来到长安。李世民接见后,很高兴,过了几年,派了一个使团回访,王玄策担任副使。

第一次出使,王玄策只是个配角,不算起眼,当时王玄策的身份算是翻译,总而言之不是很重要。

公元643年8月,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

这一次,王玄策不仅是正使,而且还是历史上一场最戏剧性战争的主角。

这次出访,朝廷给他配了一个叫蒋师仁的人担任副使,使团有30多个人,还携带了大量赠给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礼物。

因为是第二次出使,王玄策认为会和上次一样,宾主双方在友好气氛中回顾传统友谊,然后设宴欢聚一下,最后带着几部佛经回国交差。

没想到,王玄策刚一上路,中天竺就出大事了——国王尸罗逸多死了,“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

那年头既没卫星,也没手机,资讯相当不发达,王玄策自然不会知道友好邻邦发生了政变,继续翻山越岭,向着中天竺前进。

公元643年11月,王玄策使团进入印度境内。

中天竺的新国王阿罗那顺对唐帝国采取敌视态度,居然派了两千士兵伏击使团。

王玄策和蒋师仁毫无准备,使团30多人都是搞外交的,没啥战斗力,很快就被杀得七零八落,王玄策、蒋师仁等生还者全部被俘,投入狱中。

不过,后来在戒日王妹妹的帮助下,王玄策找机会和蒋师仁一块儿逃了出来。

外交官混到这份上,很惨,但好歹逃出来了。汉朝的外交前辈苏武先生,就没逃出来,只能在北海放了大半辈子羊。

但王玄策不是一般人,他很有骨气,哪儿跌倒了在哪儿找回面子,他发誓要尽灭印度,一雪前耻——大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问题是,要灭人家,得有兵啊!手下30多号人,死的死,抓的抓,就剩俩人如何报仇!

这难不倒王玄策。

王玄策带着蒋师仁策马北上,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已经臣服大唐的吐蕃王国,找到新任的吐蕃赞普 弃迭祖赞借兵。

新任的吐蕃赞普弃迭祖赞,经过唐蕃大战后,对大唐的实力是心悦诚服,而且大唐皇帝李世民宽厚仁慈,并没有屠杀他们吐蕃归降的皇室和贵族成员,而是厚待之并册封他为新任吐蕃赞普,统管吐蕃,弃迭祖赞和其他吐蕃皇室成员和贵族都对大唐感恩戴德。

所以对于大唐使者王玄策的借兵请求,很是痛快。

为了表示忠心,为了打消大唐的顾虑,吐蕃新任赞普弃迭祖赞臣服大唐后,主动大幅裁军,赞普卫队也从以前的十万人马裁减到五千人马。对于王玄策的借兵请求,弃迭祖赞很重视,专门从自己的五千赞普卫队中挑选最精锐的士兵三千名交给王玄策。

另一个友好国家泥婆罗国(尼泊尔一带)也派了五千骑兵。王玄策又传檄附近属国,总共弄来了一万多兵马。

“多国部队”集结完毕后,王玄策自任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浩浩荡荡杀向中天竺。

阿罗那顺连忙派“象军”迎战。“象军”是南亚地区的独特兵种,士兵坐在大象上指挥冲锋、射箭,后面跟着步兵冲锋,类似于后世的坦克。大象横冲直撞,敌人很难招架,看上去威力极大。

不过这种“装甲作战”也就欺负欺负周边没见过世面的小国家,王玄策虽然是个没打过仗的文官,但中土大唐几千年的文明史可是涵盖了非常深厚的战争艺术,哪会怕几头大象?

王玄策指挥部下使出“火牛阵”,几十头牛带着红光冲向“象军”。动物哪儿有不怕火的,数万“象军”自乱阵脚,士兵被大象踩死无数。

阿罗那顺大惊,只好守城不出。

王玄策指挥大军使出云梯、弩车并配合水攻,连续攻城,不仅让手下这帮“多国部队”的士兵长了见识,也让中天竺的士兵们开了眼——他们哪儿见过如此高科技的武器,连战三日,大破之,中天竺士兵被斩首三千余,水中淹死上万人,国王阿罗那顺弃城而遁。

中天竺被灭后,阿罗那顺带着少量残兵逃到了东天竺,从东天竺国王尸鸠摩那里搬来救兵,企图反攻。王玄策大怒,挥师东进,一举全歼阿罗那顺残部,活捉阿罗那顺,“余众尽坑杀,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二万二千多人,牛马三万余头匹。天竺震惧”。

由于东天竺援助了阿罗那顺,王玄策准备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灭掉东天竺。东天竺国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连忙送来牛马万头、金银财宝若干,向王玄策谢罪,并进献珍奇异宝,就此向大唐臣服,王玄策这才罢休。

王玄策救出被俘的其他外交官员,将阿罗那顺披枷戴锁装进囚车,带着战利品回国述职。

一个死里逃生的外交官,没用大唐一兵一卒,仅靠孤身之力,借师南下,横扫印度半岛,把兵强马壮的摩揭陀国给灭了,声震印度各国,大壮大唐国威。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外交官传奇经历,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