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领月,五国中最强盛的,也是最让人记恨的。当今天下,除了领月,就数西旱还可以让其他的国家听一下意见,这次在江南印染的绸缎就是给西旱定制的。

西旱在西北地区,虽说环境恶劣,可实力一点也不容小觑,西旱常年干旱和寒冷,很多东西都是在其他地区进口,比如绸缎。绸缎在西旱终年可用,领月每年都得染一千匹绸缎给西旱,不过这次,趁着领月的战争竟狮子大开口要了五千匹,以安定边疆地区,巩固江山,还有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希望两国建好,不发动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这次因为北吴和南岐要把领月踩在脚下,让领月俯首称臣,两国联合攻打领月,而西旱也有过被挑唆的,而因为两国常年建交的关系,所以并没有采纳北吴和南岐的意愿而跟领月开打。

在江南染的五千绸缎正是用于此,所以皇上才会特别注重这件事,本来是叫礼部尚书孙坚大人来的,可原明知道后当即去跟皇上说,他来办,然后说:“老臣从退下来后,还没享受过天伦之乐,这江南虽说少时去过,可从未好好游玩,趁着这次,又能办事又能游玩,皇上,这岂不一举两得。”所以原明才会来的。

可当时皇上可没给他这个面子,“老千岁,你身子骨硬朗这呢,这办事还是让其他人去吧,朕安排你和孙大人一起去,即可游玩又不用理这些琐事,这岂不更好?”其实皇上也不是不想让他去,原明是两朝的重臣,这些事当然不可用他来做,而且去江南舟马劳顿,江南又是个混乱之治的地方,如果让他去这要是出点意外,那可就愧对先帝了。

“怎么,皇上是不相信老臣能力?还是觉得老臣人老体衰,坏了这两国大事,让皇上糟心,更使两国会发动战争,还是使领月江山稳?”原明利眼一挑,正上。

当时这话一出,皇上当即哑口无言,只得依了他,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虽然皇上也不小了……

原明坐在贵妃椅上,悠闲地在花园里赏花,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盏茶,时不时的拿起饮几口,可谓是快意自得。

这些天他一直在关注着冷若千陨和刘隐他们,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一月期限已到,玉府染的五千绸缎也在运往京城,话说他是没有理由再留在这里,可如果他想,皇上也奈何不了他,所以他还是不紧不慢的等着,他知道皇上这事外暗中进行当然是不想让他人知道,所以他只有坐收渔翁之利,等着明王他们找到。

而且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必须留在这里。

先帝在世时的委托成了他最后要做的事,无论出于那种层面,对于这件事他是一定要管的,再说当年的真相,如今除了皇上和皇后,就只余他一人知道,当年参与这件事的人大多都死了……

小白手拿佩剑,风尘仆仆,匆匆赶来,作揖:“老千岁。”原明本闭着得眼睛,微微缓开来,问:

“不是说了,老夫还有要事处理,你先回去复命吗,怎么回来了?”

“老千岁,您都没回去,我想我更不能回去了,要不然老爷夫人非扒了我一层皮不可,而且您自己一人在这我也不放心。”他本来已经出了武陵,可在半路上时想,如果这样回去,万一老千岁要出点什么事,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随即又转折了回来,再说老千岁要是有点什么事要去办也不方便,他在这里总还有使唤的人。

“是吗?不想着回去服侍那小子了。”原明听他说完,又闭上了眼,移了移身子。

“嘻嘻,不了不了,再说世子也不差人服侍,倒是老千岁自己一人在这倒不妥了。”

“候命。”

……

江南已经是富裕之地,京城更是繁荣,俗话说:天子脚下,哪能不低头。即使是有江南最富裕的地方。

长安,领月的都城,领月最大的地方,也是治安最严密的地区。

望眼欲穿,房屋密集,京城内外,百里延绵,山河表里,高山连绵不断,跌宕起伏不定,天空中一排大雁北飞,准备去北方过冬,天涯游子思乡情,最是一年冬冷寂。

城门,出城入城的百姓络绎不绝,来来往往,士兵位于两门两旁,查岗哨位。街道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宫门,一道道通夹,直至深入内宫,壮阔,高大,繁荣……

内宫,御书房

闻声,内有一位身穿金黄色的锦绣龙袍,胡须微长,目光炯炯有神,手拿着奏折,坐在上座,正听着大臣汇报情况。下有身穿官服,头发微白的中年男子,和一位身着深色系盔甲的青年人,正恭敬的汇报情况。

“爱卿,看看。”说着,一旁的公公上前,俯身接过,走下去给哪位中年男子。

兵部尚书,卫康

“皇上,沈州的捷报?”问。

“嗯,不错,如今晋王已经率领五万大军到达沈州与北吴南岐的十万大军周旋。”冷若明利笑道,这初战告捷,五万对十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怎么说也是件好事。

“皇上,这固然是件好事,可晋王殿下对这军事策略都不是太成熟,不如景王殿下稳重,也不及明王殿下有谋略,让他五万对十万,这就有点担心了?”说着,顺手把奏折给旁边的青年人。

“这朕当然知道,浩儿只会蛮干,有时说话做事都不经大脑,这些年闯的祸全都让陨儿收拾,可这些年每次出征,他不也是跟着去,所以现在让他带兵打仗,多少都会认真些,而且他旁边现在有觥扈大将军,朕当然不会担心,只要陨儿和隐儿一办完事就马上去沈州,到时北吴南岐朕就不信打不下去。”卫康点点头。

“只不过,这明王殿下和景王殿下去江南是办什么事,如今沈州的战事正热火朝天,皇上不觉得有点太大才小用了吗,这江南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啊,竟比出征还要重要?”

“这……爱卿且先不要问了,到时自会明白。”冷若明利笑道,

京城禁卫军统领,启灵

“皇上,如今胜负是否说的太早,晋王殿下也只是擒获对方一名小将,北吴有泽勒-耶可稣,南岐有孟祈佑,这两个人武功应当与觥扈大将军的武功不相上下,更别说是晋王殿下,擒的小将恐怕只是个引子。”他顺手举起,御前的公公走过去,接下,然后放在案前。

冷若明利站起身,走出来,“哼,朕当然知道,先不说浩儿是怎样的,就单单北吴南岐攻打我领月,就已经不寻常,现在更是敌强我弱,他们又岂会让我们占上风,借此来鼓舞军心。”他双手放在后面,踱步出来,站在俩人的面前。

“那会是什么引子呢?莫非是怕了我领月?”卫康说道。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会,他们既然敢攻打我领月,必然做了充足的准备,至于是什么引子?这就不好说了。”

“皇上,阴阳得失,不能两全,北吴向来如此,用他人的性命换取自己的利益,或许只不过是为了引明王殿下出来罢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明王殿下不除,领月,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打不下的。”启灵挑眉,分析道。

冷若明利点点头,现在能和北吴的泽勒-耶可稣,南岐的孟祈佑抗衡的,恐怕当今天下也没几个,“北吴是北方的一方霸主,苛政赋税不说,百姓更是活在水深火热中,早就激起了民愤,现在是国患未除,又增外患,所以这五万大军多半是北吴能出的最大兵力,而南岐,向来是国富民强,这五万,应该算是少的了。”

“嗯,皇上,这就是你那么放心让晋王殿下去的原因,而不是明王殿下。”卫康回应。俩人笑了笑,而启灵,则是一本正经的看着。

现在的北吴是内外忧患,五万大军已经是上限,而领月现在派去的五万只不过是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派兵,等过去一阵子,大军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时候,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南岐虽说是国富民强,可如果北吴到后面也不发兵的话,他们既然也没那么傻的冲锋陷阵,到时真的打下领月,还得平分秋色,任谁都不会怎么干,这也是冷若明利那么放心让晋王殿下挂帅的原因。

要说为什么皇上不让冷若千浩来找他的妹妹,而明王去打仗呢,因为如果真让晋王来,别说是找的到了,可能连江南也得被他搞的天翻地覆,到时可就难办了。

这晋王,冷若千浩是冷若千陨的亲弟弟,从小就对明王依赖有加,生性顽皮,异常好动,以前在京城时,总惹祸,时不时的调戏了哪家的小姐啊,时不时的把哪位大臣气的急火攻心啊,时不时把京城扰的天翻地覆啊……总之,一个字:野。

唉,每次都得要冷若千陨去赔礼道歉啊,拿着钱去赔偿啊,什么的。这次,冷若千陨下江南,本来他是要死要活的要来的,结果冷若千陨一个妙计,再加上皇上不可置否的语气,生生的把他逼去了战场。冷若千浩懂事都没能谈上,更别说打仗了,可这些年跟着冷若千陨南征北战,打仗他是一点不差,只不过没有军事策略罢了。

好不容易安定了几年,现在北吴南岐又卷土重来,这次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涂炭了……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