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章 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
1-52章 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

史料记载,当时的西南蜀地(今四川、重庆一带)一带,“民风淳厚”。葛玄在那里当过几年县官,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刻。所谓“民风淳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都挺老实的。这“老实”两个字,是个两面翻的词语。往好的那一面说,是“善良”;往不好的那面一翻,就成了一个“笨”字,容易上当,好骗!该项传统美德四川人到现在也老老实实地保留着,这就是为什么九十年代“气功热”时,四川出了这么多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大师”!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蜀地,尤其是核心四川盆地,古来号称“天府之土”。自从战国时期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此地物产丰富,人民殷实。早在西汉时就出过卓文君的老爸卓王孙这种超级富豪。所以,葛玄之后几十年的刘备诸葛亮,千方百计,费尽心思也要把蜀地占为己有!

“民风淳厚”,再加上“人民殷实”,翻译成现代的流行话语就是:人傻,钱多!——就缺个“速来”了!

想到这里,葛玄不敢怠慢,生怕其他大师们捷足先登,立刻和王长打好包裹,千里迢迢,奔西南方蜀地而去……

当然,后来的道家史书对于此事的记载有些不一样。他们承认,葛玄那年的确放弃了刚经营不久的龙虎山大本营,携徒众迁往蜀地。但原因却不是一般小人猜测的那么庸俗!真实的原因是,葛玄觉得,在西汉时期的四川人,“朴素纯厚,易于教化”。一个个都是老实巴交的好人,只可惜缺少好的师傅来教化而已。所以,身为日后“天师”的葛玄,当然义不容辞,毅然担任起这一历史重任,到四川去救人民于蒙昧之中。

葛玄和王长定选定位于川中富庶地区的成都市大邑县鹤鸣山后,不敢怠慢,立刻展开了辛苦的工作。

一方面,师徒俩穿上白大褂,打开《黄帝九鼎太清丹经》,重设丹炉。空寂已久的鹤鸣山上,又一次出现了人间烟火。

另一方面,葛玄没有忘记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目的,炼丹之余,他脱下白大褂——也可能是仍然穿着,走到了山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但是,你一个外乡人,贸贸然跑到这里,服装怪异不说,一口江西口音大家听得半懂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人虽然“民风淳朴”,但也迟疑着不肯打开家里放钱的抽屉。

葛玄胸有成竹,摆摆手对一旁惶恐的弟子王长说,没有关系!我有的是办法!

葛玄的办法很简单,但相当有效。什么办法呢?治病!

那些宗教创立着,以及借创立宗教来蒙钱的大师们,莫不以治病为创业的捷径。远的如耶稣基督,他可以用手触摸的方式,成功地治好残疾或麻风病人。近的如李大师,对老头老太太们宣布:练功再加上心诚,就是让医院关门的好办法!

从葛玄到后世的道士们,在使用这种法术时,都要对病人强调:要心诚则灵!但葛玄还多加一点:病人在喝符水时,还要诚心向上天忏悔自己曾经犯过的罪孽!

结果葛玄师傅在鹤鸣山一带治好了无数的病人!当时的卫生条件、营养水平都很差,人生病是家常便饭。那时的医学不发达——你不发达也罢,但竟然也要钱!所以人们得了病蜂拥地上鹤鸣山找仙师!

到底有多少是仙师真正治好的?我们现在当然无从查考。不过,据我所知,世上所有疾病之中,至少有80%是自己就可以痊愈的。例如感冒,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种药对感冒病毒有办法。你去看医生,花了一百多块,他给了你一大塑料袋的药。其中有个别是减轻症状如咳嗽、头痛的,其它大多只是你为医院所做的贡献!作为病人的我们,和职业医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不知道哪种药是减轻症状的,哪些药是“做贡献”的。没办法,我们只好花一百多统统买下来!

病人喝了葛玄仙师的符水,忍了几天,一看,哟!还真的好啦?这仙师还真的了不起啊!心里高兴之余,连忙跑到邻居家如此这般一吹嘘。邻居听后,说,可不是嘛!上次我拉肚子,上山去请他看看,他就简单地念念几句,烧了一道符在一碗水里,我喝完后,过两天也就好了!真是奇迹啊!

而且这仙师还不收钱!两人一合计,这不行!咱们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咱四川人“民风纯朴”嘛!

所以两人还是揣几个散碎银两上山去感谢仙师。

当然,仙师说什么都不要,我们修道之人,嫌金子晃眼,银子傻白,铜钱腥气!身外之物而已,饥不能抱,寒不能衣!有什么用处?

但四川人的民风实在是太纯朴了!一再苦求个不停,死活要葛玄收下银两。仙师实在是拗不过去了,只好勉强说:

既然你们如此热情,我也不好拂了大家的一番美意。这样吧,银子我是不收的。如果你们诚心要谢,请施舍贫道五斗米即可!

就这样,他们在四川牢牢地站稳了脚根,并且壮大成为一个门派,在某日成立了太清宫。

门派一壮大,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修建一个让世人觉得高、大、上的宫殿,赢得倾慕的眼光,那么这个宫殿的选址就非常重要了,决不能像以前自己修行那样只要找一个世外桃源,能够安身立命即可,就要考虑风水、灵瑞之气等等很多的东西。最终选来选去,就相中了现在的地方。

所以,后来,他们举家搬迁至如今的太清宫,经过近千年的积淀,才形成如今的规模。

早已羽化登仙的老祖宗尚且为了生存、为了炼丹,过得如此窘迫,何况后来之人,又不是什么大门大户。

如果,诸位不信,那修真的人,为何一般主要都是靠化缘?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隐士们的生活一定像陶渊明诗中所描述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三清山的隐士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即使是现在,你只要到秦岭找到修真的人(那是很费劲的!不是说见就能见着的。)就可以目睹他们真实的生活。

一路上可以看到,每个隐修者都在自己的茅蓬周围开垦了小块的土地,种植蔬菜、瓜果,依靠辛苦劳作而生活。除了能从自然中获取食物,他们生活所需的油盐、米面、衣被,则主要来自周边山民的布施,或者是山外亲朋好友、居士的供给。即使是这些,也来之不易。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步行到离山口最近的茅蓬,至少要1个小时。由于交通极其不便,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须从山下背上去。

秦岭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气候条件虽然为住山隐修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但要真正在深山老林里长期生活,困难可想而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蓬长期关注三清山隐士这个群体,他向我们介绍了山中隐修者的一些情况。“隐修者都是人,并不是神仙。刚上山的时候,他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在荒凉的山坡上如何生活。那里没有房子、没有电、没有一件像样的炊具。性情迟滞、懒惰的人,根本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

有一个人曾经好奇走访了一个隐修者――圆智法师。圆智师父快70岁了,慈眉善目,轻声细语,看起来不过50来岁。他说:

对于进山修行的人,第一件事是要找到可以居住的地方。他住的这个茅蓬,是智均帮忙找的。智均说,这个茅蓬是高鹤年当年隐居三清山时建起的茅蓬之一。时隔近百年,虽然房屋几经修葺,但格局没变。屋后有一圈石头垒起的山墙,可看出当年的修建曾花费很大工夫。独特之处还在于,茅蓬背后,有一个石砌的闭关房。据说,这种闭关洞在藏地多见,在汉地却是少见的。这里以前很可能住过高僧。

圆智师父刚来时,这个茅蓬几近废弃,四面走风,鸟从天窗进出,房子里什么都没有。经过辛苦修葺,才真正安顿下来。

采访中,张蓬告诉我们,而克服才是他们最难通过的一关。没有定力、没有恒心的修行者是很难经受得住考验的。每年,山中都有修道不成反成癫狂的隐修者。

这就是修仙的真正状态,亲们,与那些武侠、修真世界是不是相差好远!

可是,这才是真正的修真世界。

人作为高等生物生在世间,如果要说有什么终极愿望的话,第一应该是长生不老。——所以有“修仙之术”!第二应该是家财万贯。——所以有“炼金之术”!如果还有第三,应该就是左拥右抱了!——所以才有“房中之术”!但种种技术,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长生不老,否则一切终有一天还是会化为无有,这一点张陵看得很清楚。

一瑶也想修仙,但是并不是像这样清修,那太苦了!

所以,一瑶的修仙,其实充其量也就是选择一个隐秘的地方隐居而已!

作为一个女孩在这个等级深严的不平等社会中,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而已。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