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咸阳秧歌舞(一)
第七十四章 咸阳秧歌舞(一)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是不可以出门的,初二、初三走亲戚。

过了年,咸阳的天气也变好了,冰雪也开始融化了。

正月,咸阳街上每天都有许多庆祝新年的活动,其中,当属当地的秧歌队伍气势最为庞大,最受百姓们欢迎,每天有无数个秧歌队伍穿城而过。

正月十五,人称上元佳节、花灯节等等,这一天,咸阳城的每个街道上都是锣鼓喧腾,鞭炮连天。这一天,无数个秧歌队齐聚在城内。所以要看秧歌表演,这一天最合适,看到的种类最多。

宇文玉姐弟俩嚷嚷着要去街上看秧歌表演,司马再兴和陶晋为了凑热闹,也跟着去了。

秧歌,又称为秧歌舞、扭秧歌,一般由多人群体组成。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

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尽情扭跳。

据说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

咸阳地区把灯节活动称作“闹秧歌”,各街道的秧歌队在一名持伞的“伞头”带领下,和着锣鼓声的节拍起舞,秧歌又分为两种新式:跑“大场”,即多人群舞,“大场”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小场”却是双人或三人的表演,也深受百姓的喜爱。

“大场”秧歌队并且要到各家表演,以此贺新春,祈丰年。领舞的伞头要善于领唱传统的歌词以及因地制宜即兴编唱新词,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一般是先唱后舞,演唱时,众队员重复他所唱的最后一句,形式简便,生动热闹。

灯节期间,当地还要设置名为“九曲黄河灯”的灯阵,“九曲黄河灯”的灯阵被叫做“转九曲”,百姓们随着秧歌队进入灯阵内,观赏各种秧歌表演,此活动具有消灾驱邪的含义。

司马再兴和陶晋被街上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随着百姓们进入灯阵中去观看“大场”秧歌表演了。

宇文玉姐弟俩和他们被比肩接踵的人群分开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人群中找到司马再兴和陶晋两人,并且告诉他们要看秧歌舞,其实最好看的是那些“小场”,其中的双人场最为好看。司马再兴和陶晋两人央求宇文玉带他们去看“双人场”秧歌,宇文玉本意就是要去看“双人场”秧歌,所以就四个人一起向前面的“双人场”走去了。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