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无题
第七十三章 无题

王允如往常一样地早朝,对董卓毕恭毕敬。现在首先要做的,便是稳住董卓!稳住洛阳的局势!

向星则在思考,如何开始下一步。

董卓?他既然可以把他扶上去,自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扔下来。

向星眼露锋芒,这个天下,不管我要还是不要,都在我的鼓掌之间。

以王允之刚毅,若不是向星晓以利弊,怎么可能对董卓低头。

向星帮他除去董卓,王允则帮他打听消息。王允现在就是向星的眼线。同样,作为至交的蔡邕,也是如此。

董卓来到洛阳的第一天,手握天子,却没有为所欲为,反而是命士卒搜遍了整个京城,他向星就知道,董卓想过河拆桥!

呵!当初只不过让他进洛阳,好让天下大乱。如今,他倒是不仅仅是想报仇,更是要大权在握,生杀予夺。

这一切,向星早就猜到了。只是他在担心,为何没有丁点向伯的消息。

若是按照计划,向星此刻已经离开了洛阳,隔岸观火。天下因董卓暴政,群雄并起。

几年之后,他们只要找到一个契机。就能自江东起事,那时,以霸王之名,再战天下!

为了一个女人,他留在了洛阳。他不知道族中的人会做何想法,可是现在,他顾不了那么多了。

一个男人,若是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守不住,那还谈什么天下!

连环计?

向星冷笑一声,有我在,王允你死了这条心!

王允和蔡邕,现在就是他的眼睛,他不能经常出门,但若是不能了解最基本的局势,一个不慎,说不定他就真的只能带着貂蝉远走高飞了。

昨日,董卓又杀了几千百姓;今日,朝堂之上,百官敢怒不敢言。

不,还是有人敢言的。只是,代价太大。

永安宫内,董卓面目狰狞,看着瑟瑟发抖的废帝,太后,还有一众的妃嫔,“当皇帝就是好啊,就算是被废了,都还有人伺候。”

原本,他过来是想杀了这些人,以绝后患。只是,看着他们害怕得像是魂飞魄散般的表情模样,他突然觉得很开心。

他知道自己这个样子很恐怖,若是让在天上的她看到估计也会伤心。可是,他不在乎了,他只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隐忍终于等到了报复的一天。

想到这里,董卓走上前,一把抓住太后的头发,拖着她,向内室走去。

何太后,看着刘辨,伸了伸手,终究还是收了回去。现在的他们,或许唯一的价值,就是任人宰割了。

董卓粗暴地扯开那华贵的衣裳,暴露在空气中的丰腴肉体,满是伤痕。董卓见了,凶性更是大发,不知从哪里抽出来皮鞭……

惨叫声回荡在整个永安宫中,刘辨的身体随着那惨叫的起伏,不住颤抖。他自然知道自己母后在面临什么,只是,他没有办法反抗,甚至于连站起来都没有勇气。

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一切都变了。

王允看着手中的飞鸽传书,眼角不住抽搐,胸口像是被重击了一样,闷哼一声,竟然呕出鲜血。他闭上眼,决定将一切告诉向星。

向星听着王允蔡邕说着今日朝堂的变化,还有一些不知从何渠道得到的消息。

他装作漫不经心,却偷偷观察着王允的变化,他想看看王允在知晓董卓所作所为的情况下,到底会是什么情绪。

出人意料,王允表现得过于冷静,甚至于表现出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

向星笑了笑,这个老头,挺能忍的,倒是有点意思了。

这种态度就表明了立场,向星所说的任何行动他都支持参与。

王允这也是无可奈何。现在的他已经无法冷静思考,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眼下的情形,已经是满盘皆输,可他输不起,大汉朝输不起。

所以,他把这盘棋交给向星。想看看他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办法。

而向星的办法简直耸人听闻。

听之任之。

静观其变。

甚至于必要时候还要煽风点火!

多行不义必自毙!

向星说:董卓的所作所为天人共愤,眼下所有的人都在忍。

至于那些早早就站起来直言之徒,在向星看来愚蠢至极。

他们的唯一价值,就是被董卓用来杀鸡儆猴!

不出向星所料,这些天董卓几乎天天都在杀人,百官人人自危。

而董卓却堂而皇之地住进了皇宫,奏折是他在批,妃嫔是他在睡。

倒真是应了那句,你且安心的去,一家老小我都会替你好好照顾。

那些被抄家的大臣,妻女全被送上了董卓的床。男丁,统统发配边疆。甚至于董卓心情不好了,便直接大手一挥,人头落地。

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几日之后,谁还敢站出去?

文人,都好一个名。妻女被送上别人的床,你还哪来的名?

向星讥讽地摇了摇头,这样忍气吞声,又哪来的名?

蔡邕听着向星的对策,以他对王允的了解自然知道他心中的愤恨,只是现在的他强行在让自己冷静。

所以他开口了:“攸宁,我们就这样任由董卓胡作非为,到时候天怒人怨,到时如何收场?”

向星知道,蔡邕和董卓也算有旧,如今这种局面,他自己也是多半悔恨交加。

向星叹着气:“中郎,现在的我们甚至连谁敌谁友都分不太清。我们可以等,但我们不能输。”

向星看着王允,“我们现在的处境是,死局!连残局都算不上。”

王允冷哼一声,“所以是说,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挽回了吗?”

向星点头,他说道:“司徒大人何必动怒。现在的局面就是如此,纵然是子房再生,太公降世都无计可施。我们只能等,等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王允问道:“那我们万一死了呢?”

“那便输了!”向星看着他,“我输得起,司徒大人你,输得起吗?”

“你……”王允的眼睛死死盯着向星,冷哼一声,坐了回去,“那,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这情况还不算死地吗?”

向星轻蔑一笑,“大汉未亡,凭什么算输。”

王允听到这里,陡然看着向星,他喃喃自语,“大汉未亡,就不算输?”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想我大汉四百余年,岂是董卓一蛮夷武夫所能颠覆?他,如何比得上王莽!

若是向星知道王允心中所想,恐怕心中又免不得冷嘲热讽。

董卓比不上王莽,那刘协又比得了刘秀?莫说刘协,便是刘备一代枭雄,也比不得刘秀!

这大汉,没有刘秀,江山早不再姓刘了!

刘邦靠得是汉初三杰,刘秀靠得是自己,这片江山,是他一寸一土打下来的。

他刘秀可以没有云台二十八将,可这云台二十八将没了他刘秀又算什么!

更何况,刘秀起事,是王莽新政失败,民心思汉。

现在,黄巾之乱,你推给世家,百姓会明白?他们所认为的是朝廷不让他们活下去!

这汉朝,灭亡是注定的!他向星现在做的,只不过是如何让董卓灭亡。

他当然想好了对策,只是,那是大的方向,现在,他正在修整小的细节。

而这些,还不是告诉王允的时候。

王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可以当一个好臣子,却当不了一个好的决策者。

他,配不上大汉司徒这个位置,可偏偏,除了他,还能有谁?

位列三公,却和桥玄差太远了。桥玄是他的老师。向星在他的面前,任何心思想法都被看得一清二楚,而王允,却只能做他的棋子。

里屋忽然传来声响。

紧接着,鹅蛋小脸满是委屈,弯弯的眉微微皱着,小巧的嘴轻轻撇着,就连眼神也是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地像是被抓人住什么把柄似得慢慢走了出来。

向星不由笑出了声,蔡琰,洛阳第一才女,竟然会做出这种啼笑皆非之事。

蔡琰看着向星,犹自争辩道,“不管你信不信,我,没有在偷听。”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