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平沙漠漠尽如烟
四十二 平沙漠漠尽如烟

雁门关附近郡县的官员都派遣属将或子弟赶来救驾,大家都到了衣不卸甲、草木皆兵的地步,全心坚守雁门郡最后的城池。

风吹草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站在草滩上,眉目中濯濯灵气深不可测,他面如冠玉,身子却硬朗,成熟精明得不像十六岁零九个月的少年。

他如松般站立了一会,对身边的随从说了声“走吧”,便回到了雁门关城里,去拜会他想拜见的人。

这个少年是太原太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刚刚从太原赶来救驾。

李世民去雁门城里一间暂用议事之处的客房拜会了太府丞云定兴,他身像松挺,作揖如仪:“大人,小的李世民有要事相商。”

云定兴看着这个举止文雅得体的少年,不觉客气道:“李公子只管道来。”

李世民沉稳道:“突厥人久围雁门关不退,末将倒出了个下策,云将军如肯听末将道来,末将愿为云将军出谋划策。”

云定兴说:“贤侄,常听人夸你年少有为,你有什么计策只管道来。”

李世民说:“突厥人有几十万大军,我方人少,所以突厥人欺负咱。如果虚张声势,让敌人以为咱们的大部队来增援了,或许能吓退敌人。”

云定兴说:“世侄说说看,怎样虚张声势?”

李世民看上级大人如此重视自己,便自信有底气了,一声一句皆吐字清晰:“请云大人下令赶制军旗,征集铎鼓,待有了百十面旌旗铎鼓之后,令军士昼夜摇旗擂鼓呐喊,将旌旗遍插山岭,虚张声势,或许可吓退敌人。”

云定兴锁眉沉思,这个少年言之有理,饱读兵书,他说的话不能不考虑。这样的建议虽不见得能完全管用,但若是采用了,即使不能多么成功,也不会造成额外的损失。

云定兴温和道:“世侄,你言之有理,我和将军们自会商议,到时候此事由你来办。

李世民颔首道:“多谢大人,小侄感激不尽。”

云定兴说:“若你能立功,是可喜可贺的,贤侄先去歇着吧。”

“是。”李世民作揖退了出去。

云定兴与罗艺、王世充等大将一商议,年近花甲的老将罗艺赞许道:“李公子确实有些远见,就让他去做,老夫再帮一把手,令军士们摆成一字长蛇阵,虚造声势,显得人多势众。”

云定兴微微点首:“就这么办吧,若成功了罗将军也有功劳。”

罗艺说道:“不过虚造声势,治得了标治不了本,众位还有什么退兵的主意?”

远道而来的江都丞王世充拱手道:“罗将军放心,皇上已采用宇文大人的高见,派人去与义成公主联络,里应外合退兵,想来雁门关之围不日就可化解。”

于是云定兴令军士连夜赶制旌旗,征集铎鼓,第二天,军士们摆成一字长蛇阵,遍插旌旗,显得十分人多势众,战鼓隆隆,十里外都能听见。

苍茫的天穹下飞过几只海东青,一个头戴毡帽的突厥小男孩指着一片秋黄的低树高草,对身边的母亲说:“额吉,额吉,你看,那片小树和草丛长得可真矮!我再也不能在里面玩捉迷藏了。”

额吉把纤长圆润的手搭在儿子的肩上,这孩子才不到七岁,身材已经有魁梧挺拔的长势。六岁的小儿郎望着远处一片山丘,对母亲说:

“额吉,那座山的山脊怎么这么薄呀!额吉,是什么让小山的脊梁这么锋利?”

额吉说道:“孩子,那就是草原的弯刀呀!”

小男孩天真地问:“那么,它在哪里呢?”

额吉说:“草原的风,霜,雨,雪,不就像一把弯刀吗?只有北方的大草原才有这样的铁马雄风,才能雕刻出草原人这样勇猛果敢,刚硬坚毅的性格,才能养育出像你这样的茁壮小儿郎。”

这个小男孩的汉文名字叫杨果刚,随母亲姓杨,“果刚”这个名字也是母亲给取的。杨果刚拉着母亲的手,亲亲热热说道:“额吉,给我讲讲咱们突厥人的故事吧!”

额吉用不紧不慢的语气仔细讲道:“从前,草原上有个部落,这个部落的人们全被敌人杀害了,只剩下一个10岁的小男孩,被砍去双脚扔在草丛里。一只母狼衔来肉块哺育他,把小男孩喂养大,小男孩长大后与母狼在一个洞穴里生下了10个儿子,繁衍了子孙后代,也就是我们突厥人,所以我们突厥人才崇拜狼图腾,我们行军打仗也用狼头旗。”

杨果刚问道:“额吉,您不是与先父汗结婚以后才成了突厥人吗?额吉您说过,您以前是中原人,那么,中原是什么样子呢?”

额吉说道:“中原是礼仪之邦,你小时候也见过皇帝和大臣北巡,他们都是峨冠袍带,能文能武,你要尊重他,你长大了也要和中原好。”

母子俩正说着,远方驰来一匹快马,马上那人一身黑衣,也穿戴毡帽马靴,面罩黑纱,腰配圆月弯刀,从箭筒中取出一支箭,“嗖”地向母子俩射来。杨果刚拉着母亲一闪:“不好,快躲起来!”小男孩惊慌得来不及细想,这支箭为什么不像突厥的鸣镝那样呜呜作响,眼看着那箭已经无声地落到眼前。

小男孩拾起那支白羽箭细细查看,却是一支没镞箭,箭上绑着一张纸。额吉略带急促地说:“刚,给我看看。”

小男孩双手把箭交给母亲,母亲接过箭拆下纸张展开,又快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拉起儿子的手:“刚儿,这支箭的事不要说出去,咱们回牙帐吧,你该读书了。”

大业十一年秋日,突厥始毕可汗的可贺敦义成公主派人报告可汗说突厥有紧急战事,始毕可汗如潮水般从雁门郡退兵,雁门关之围总算瓦解,十六岁的李世民也因为献计有功开始初露锋芒。

当李世民从雁门郡回到太原的时候,他的脸庞仿佛被草原有棱有角的风打磨了一番,线条刚硬了许多。十六七岁的他,开始暗暗谋划他想做的事。

而在这个时候,突厥暂时安静了,中原大地却是风起云涌。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