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江边抓了个和尚
029江边抓了个和尚

一日国主正大澄心堂作画,见眼着一棵竹子快要画成的时候,裴德来报:“国主,普救寺的诛心大师求见!”

“他来能有什么事呢?”国主暗自忖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光头和尚进来了,拜道:“贫僧拜见国主!”

“免礼吧!来人,赐坐!”国主将手中毛笔放下了。

“谢国主!”诛心大师一只手置于胸前,轻轻地坐下了。

“大师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国主,贫僧有一事相求!”他才坐下又站了起来。

“你且坐下吧!”国主笑道。

“蔽寺中有一小僧徒,前日被林将军的手下抓了起来。”大师依旧站着。

“喔?却是为何?”

“小徒平日里闲来无事,喜欢垂钓于江上,但前日被人抓起来,还说是北宋的细作。这,这,国主,真是冤枉呀!”诛心大师看起来有些着急。

“大师,你且退下,待朕查清楚了,再行处置。”国主不动声色道。

“多谢国主!”大师再拜后退出殿外。

“裴德,传林仁肇进宫!”

“是,国主!”裴德匆匆出去了。

此刻国主又拿起笔,将那幅未完成的画作继续下去。待他写完一首诗后,裴德来报:“国主,林将军就在殿外!”

“传!”

“是,传林仁肇觐见!”裴德喊道。

林将军快速到国主面前,拜道:“末将参见国主!”

“大将军免礼!”

“谢国主,不知国主传末将来有何事?”

“林将军,朕最近听闻,将军的手下抓了名僧人,可有此事?”

“禀国主,确有此事,此名僧人名唤惠觉,是普救寺中诛心大师的徒弟。”

“那为什么将他抓起来?”

“据末将的手下来报,说是惠觉已经在江上垂钓三个月了,且每日必到,殷勤的紧,见其谈吐又像极了读书人,所以末将怀疑此人是北宋派来打探我江南水军的细作,故而将其抓起来。”

“也有些道理,此人现在何处?”

“正关在押刑部大牢之内。”

“来人,传诛心大师、惠觉。”

“是,传诛心大师、惠觉。”裴德到殿外大声喊道。

不久,惠觉被带到了国主面前,见他也是一副僧人打扮,头上还有戒印,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低着头。

“诛心大师,这位可是你的弟子?”国主眼睛望向惠觉。

“国主,此人正是贫僧的弟子,惠觉。”大师对答道。

“惠觉,朕问你,你可读过书?”

“回国主,小僧出家之前还考过贡考呢!只是未考中罢了。”

“喔?你也曾是考试的举子?你俗名叫什么?”

“回国主,小僧俗名叫樊若水,只因未考中,盘缠又已用完,只得出家做了和尚。”

“为何你连续三月都垂钓于江上?”

“不瞒国主,小僧只是为了寻找建造石塔的地方。因大江之上,往来船只甚多,多因天气或大江潮涌而使无数百姓丧命于江底。

小僧想若能在山上的山洞之内建造石塔,塔中放置佛祖像,有了佛祖的保佑,说不定那些船只可以幸免于难。”

国主又问他哪年参加的贡考,作的什么文章之类的话,见他对答如流,又见他态度极为诚恳,又十分谦虚,对他赞许有嘉,便将他放回寺中了,诛心大师自是感激不尽。

待他二人退出之后,国主对林仁肇道:“大将军可派可靠之人密切监视此人的一举一动,而后来报。”

“是,国主!”大将军退出了殿外。

待他们都离去了,国主命人将开宝元年参加贡考的举子名单拿过来一看,果然与惠觉说的相符,这才做罢。

三个月后,我与国主正在瑶光殿中作花子。

花子即是将云母、彩色花纸、蝉翼、蜻蜓翅膀等材料,染成金黄色、红色、翠绿色,形状以花鸟、鱼最为普遍,粘贴于额头、酒窝、眼角、嘴边或发髻处,故而称为花子,又叫花钿。

我更喜欢云母,先于额头处画好形状,将云母制成各种形状贴于额头,再配上我的翠色衣裙和高髻,浓妆,颇为艳丽大方。

国主道:“旻旻,朕觉得以建阳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描以金箔,贴于女子额间,可以一试。”

于是命小昭一试,小昭将金箔花子贴于额间,酒窝处,淡扫蛾眉,她今日着蓝色衣衫,我见之后摇了摇头道:“太过俗气了。”

“金色本就厚重,不如让小昭去了头上的花饰,改着白色衣衫试试?”国主看过建议道。

小昭自去改换了白色衣衫,我又替她将头上的发饰去的一个都不剩,我和国主一左一右地端详起她来,小昭被我们这样一看倒觉得不好意思来了,脸一下子全红了。

“哎呀,你脸红什么?太红了。”国主啧啧道,又摇了摇头。

“国主,若是不上妆或是淡妆,可否显出这金箔花的气度来?”我建议道。

“不妨一试,再传几位宫女进来。”国主对裴备道。

“是!”裴德出去了,不一会儿就有几位宫女跟着他进来,当然都已经换了白色衣衫,而且个个素颜。她们按照我说的,纷纷对着铜镜粘起花子来,贴好以后站成一排,等着我们鉴赏呢。

“不错,不错!看来只有淡雅的妆容才不会与这金箔花子相冲呢!”国主赞道。

又转向我道:“旻旻之容与之相较,各有千秋呀!”

“国主,若只是面带金色,似乎不够份量。”

“那依爱妃之见呢?”

“若是她们个个都梳高髻,并且将金饰插入髻中,方称完美!”

“妙啊?来人,上金钗和金饰。”

“是。”

“国主,近观太过俗气,咱们可远观这些宫娥们,自有一番韵味呢!”我笑道。

“好,就听你。让她们去观月台上,咱们好观赏观赏!”

不料被我说中,这样宫娥们个个立于观月台之上,衣袂飘扬,好似广寒仙子下凡一般,看得国主连声夸赞,从此宫人流行起了茶油花子来了,国主还亲自命名为“北苑妆”,寓意为广寒仙子妆。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