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把思考还给学生
第三十六章:把思考还给学生

(32)

把思考还给学生

从报纸上见到这个题目,内心一阵触动,也带有许多疑问:谁把思考还给学生?为什么要还给学生?怎样还给学生?

读了文章才知道,原来旨在告诫老师们,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怕耽误时间而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期,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许多学生在童年时期学习得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

文章中说:“学生惰,师有过!”这话有正确性吗?作为学生的我,要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思考这句话。难道,真的是老师使我们的思维变懒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老师们还有把我们还原的本领吗?

(33) 努力并不那么容易

“努力就会有收获。”这当然是条真理。

或许有人要说:“不是‘努力不一定成功’吗?”于是便会对这条真理提出质疑。而我要说:“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许多人抱怨:“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总是收获得不够理想?”这是因为你付出的不够。换句话说,是没有真正的去努力。你那所谓的努力,大概就是不被列入“玩耍”的队伍中,不会在娱乐节目中徜徉……真正的努力,常人很难做到的。

努力,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当你有了一个好计划,你会坚定不移地将它完成;当你遇上难题,你会想尽一切办法搞定;当你背诵一篇文章,你会用最有效的手段去记忆;当你计算一道数学题,不会因为太简单或太繁琐而将它置之不理。努力,并不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努力,它有更深层的含义,而这层含义,需要我们亲身去实践,去领悟努力的奥秘

“努力不一定成功”,我反驳这句话。只要真正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说努力并不难,难的是真真正正把努力付诸行动!努力,努力,你会感到努力这条路上充满荆棘,到达终点并不容易。

怕了吗?不!努力的前方,成功在等你!

(34) 别把抱怨带回家

以前说过在学校不像家的是我,今天说忽然想家了的还是我。

说不想家,其实那是违心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同学们都会恋家,我有什么理由不想家呢?

与其说不想家,不如说在逃避一种心理压力,逃避父母那种疲惫的眼神,逃避他们嘘寒问暖的关心,逃避……

我不是一个善于将困苦隐藏的孩子。面对劳碌的家长,我不知如何将抱怨消散,我也会抱怨学习的苦,抱怨学习的累,我也会抱怨自己的努力不见成效。可是我发现,抱怨过后的结果,更糟。

于是我不希望学校放假,不敢盼望回家。父母眼角的鱼尾纹令我心酸。

所以我亲爱的同学们,有了困苦,抱怨于事无补,还是想个办法将它淡化吧。

以后,我不会再说我不想家,我只是不想把这种抱怨带回家。爸爸妈妈,以后学习上的困难,就让我一人来承担,学好是我的自豪,学不好,也无可后悔。

在家中少一点抱怨的味道……

(35) 超越——你是最棒的

一次小小的超越,足以感动我一生。

运动场上,到处充满挑战。每位运动员都在跑,为前方那条胜利的终点线。

我所关注的她,跑在最后一个。看台上,有人说她的身体很弱,经不起这番折腾。我的心里一阵发酸:“身体弱,到底还是有勇气报了项目,小玲,你真棒!”

还是最后一个,像是要倒地的样子,脸上有一种释放不出的痛苦的表情,似乎是无力向前追逐。我在看着她,感觉自己的呼吸也变得不正常。

“哇,太棒了!”当她不再是最后一个,当她跑在了最后一个同学的面前,那一刻,我落泪了,同时把内心的激动轻声喊了出来。

比赛结束,她走上了看台,双手扶住栏杆,脸蛋泛红,虚弱中显露一丝神笑,那是战胜自我时的一种自豪的笑,那是超越别人时一种舒心的笑,再没有比这一刻给我更美的感觉。我也微笑地盯着她,不知她能否感受到我的这一份赞许与钦佩。

比赛结果出来了,当然是没有成绩的。但是她很从容,丝毫没有气馁懊悔的表情,好像成绩的好坏并不关系到她。她依旧用勇气面对着自己。

她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我在心里再次默默的对她说:“小玲,你太棒了。”

超越——你是最棒的。校园的运动场上,留下了你拼搏的脚印,这脚印,不深,不浅,你迈的如此稳健。

这个小小的超越,不平凡,任凭感动的欢笑与泪水撒过我的心田。

你再也迈不开沉重的双腿,仿佛大地对你有特别的引力。你闭不了那张喘着粗气的嘴巴。你说你刚迈开几步,嗓子就火辣辣的发干,气管中有一股热流竞相往外涌。但你坚持了,你在奋力追赶。800米的路,对于你,是那样那样的长,可是你却坚持的很棒很棒……

当班主任把你曾经付出过汗水的照片再次展示,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那小小的赛道上,你距离前面的同学是那么遥远。

你的超越将成为我未来路上一道永不泯灭的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36)

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

“阿徐,阿徐……”“吧嗒”一声,后背被一种熟悉的东西轻轻拍了一下,扭头一看,是她,我的霞!

我激动得不知所措,“呼你多少声了,还听不见,哎呀,”像个撒娇的小孩子,“不是说好每天都在一楼吗?怎么昨天没见到你?”说着把挨近我的一只手空了出来。

我看看她,我们都笑了,“你想干嘛?”我明知故问。我们两人的手此时变成了一个人的手。那种感觉,像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表演一场恋爱游戏。

霞说:“你每天早上都在一楼吗?昨天找了半天都不见。”

“今天不是见到了嘛?昨天不在呀。”我风趣地说。

“是呀,今天我就在你后面,看着你背书。”

我一听,内心涌来了一股感动,看着我背书,却一直等到出了门口才叫我,是怕打扰我吗?

霞说:“我们数学老师讲课听不懂,你教我好不好?”“你确定?”我惊疑。

……

我终于有了一种成就感。能教同学题,曾是我高中时代的梦,可那时的我,总是自卑,以我的能力,能教的了谁呢?

于是我们之间有了承诺。每天早晨在宿舍门口相遇的,是我们;每天早上走出宿舍门口有一对牵手的女生,是我们;每天下了晚自习相约在9班教室里做题的,是我们。

我更要学好数学。如果说以前是为了我所敬爱的老师,为了提升成绩,那么现在,我更是为了霞的信任在学。

那一晚,霞拿出了两包雪花面,“阿徐,吃不吃?”一包雪花面,5角钱,可是它的分量却远远超出5角钱的分量。5角钱,在那些同学的眼中算什么!除了她,没有人认识我这位每天都低着头的阿徐;除了她,没有人会记得说:“这一个给阿徐。”除了她,没有人对那个忧虑的阿徐说:“你很棒!”除了她,没有人缠住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阿徐讲题;除了她,没有人对阿徐说:“将来出息了可别忘了我呀。”…..

Nobody nobady but you!

早晨的这条小路上,有我们留下欢笑一串串。我才知道,我们牵起的不是手,而是彼此真诚的两颗心!我才知道,有你相伴就是一种幸福……

(37)

国庆七天常

老班非要我们写一写国庆节期间的感受,题目还必须是《国庆七天X》,我的假期嘛,一切平平常常的。

假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既然国家明文规定,社会各单位也便放了假。

我的假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没感觉。假期无非是带着满书包的作业,踏上那辆熟悉的“石门”公交车。

第一件事——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回家嘛也别管,先填饱肚子再说。

顺着那条平常的小路,到爷爷家,看有哪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年纪大了,念叨半天听不懂一句话,真想飞奔而去不再去管。可“百善孝为先”,想起爷爷对我的付出,我不得不耐心一点,努力地去听。

门外堆满未剥的玉米,白白绿绿,心中竟一时难以抉择:剥还是不剥?家里这么忙,不干点农活会成为遗憾。随手剥了一个,一下子变成金色,眨着眼睛对我笑。好吧,我不要过一个有遗憾的假期。

上午用一个小时,自我感觉不错,速度挺快,不像是个没干过的人。干完后,没感觉。

十一点钟,该做午饭了。做饭这活儿,本来就是我承包的,每次我为自己的杰作由衷的兴奋。

下午,继续剥玉米,看着未剥的玉米一个一个减少,我的心里很高兴,一股劲儿想把它们全剥完,后来手指支撑不了,天色也渐晚,于是完成了最后一小点,没有完成任务,不过父母回家后很是高兴。

碰上下雨的天气,要堆玉米。我也要像个男子汉一样,使出浑身的力气,把玉米堆成堆。这是一个很累很累的活儿,比做饭累得多。

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很平常的事情,在学校,在家,不都是忙忙碌碌的过一天吗?

最最平常的事情莫过于父母的拌嘴,仿佛耳根一刻也不会清静。

我的假期没有太多的不平常,每天做的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家务对我来说也是得心应手,平平常常的。只是越大,父母越不会让我下地里去干活了,我也随着这个温柔的呵护懒散了些,说服不了自己到田野里看一看,到大自然看一看。

一切都是那么平常,平常的人做着平常的事。一切都一样……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