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珍宝阁的遭遇(一)
第二十六章 珍宝阁的遭遇(一)

旁边有个杂货小贩,手上摇了一个东西咚咚响,声音还很好听,五个人在钦州都没见过这个东西,卖货郎大声地在喊:“买拨浪鼓啊,买拨浪鼓啊。”五个人才明白这东西叫拨浪鼓。货摊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在那儿张望,想要玩耍货郎手中的拨浪鼓。司马再兴心想这个拨浪鼓声音挺好听的,不如买回钦州,用拨浪鼓去逗自己的儿子。问明白价钱,用了三文钱买下一个拨浪鼓。

五个人又向前走,前面有一家装修华丽铺子,名字叫珍宝斋。司马再兴心想这个珍宝阁里面买的可能有好东西,说:“我们就进这个珍宝阁看看它有何珍宝,如何?”其他人也点头答应,五个人往珍宝阁的大门走去。

进了珍宝阁的大门,看见店里面卖的果真千奇百怪,头饰、首饰、玉器、瓷器、木器等等。掌柜看见进来四个贵公子,还有一个守卫的模样。心想这几个人一定非富即贵,看来自己又有大生意临门了,起身亲自出来迎接。掌柜的说:“哟!欢迎光临敝人小店,不知道四位公子需要点什么?小店那是应有尽有,各位随便看,不知道的可以问我。”那眼神,可真把五人之中的刑烈给忽略不计了。

司马再兴说:“我们就是随便看看。”掌柜的听出来了,几个人原来不是本地人,看来今天可真是菩萨显灵了,只要自己多忽悠几下,那白花花的银子就会进入自己的口袋了。考虑到这一点,掌柜的低头哈腰的跑得更勤了。

前面的柜台上摆放着黄金饰品,司马再兴看中一个小儿百家金锁。

百家锁,是古代家庭为了祈求幼儿健康安全成长,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保育方法”,相当于一种护身符,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无限希望。 百家锁原本的做法是:小孩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些钱另铸成一把锁挂在小孩脖子上,以求“用百家福寿锁,锁住幼儿的生命”。

这种做法在北方很流行,百姓称为“化百家锁”。

南方有一种异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叶红茶用纸包好,送给亲朋,亲朋回赠碎银,用碎银铸成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生命宝贵”,把锁系在小孩脖子。不过大人们为了图方便就去首饰店花钱购买,久而久之,店里的百家锁也有了异曲同工之效。

司马再兴问掌柜的那个金锁,卖多少钱,掌柜的回答三十两银子。司马再兴叫掌柜的把它包起来,又看了一款金钗,掌柜的要价二十两银子,也把它包了起来。陶晋见司马再兴买女人用的金钗,非常疑惑,说:“妹夫,你买金锁是拿回钦州给孩子,可是这金钗你买一个做什么?”陶晋的意思是,司马再兴有两个妻,这买一根金钗到底给谁啊?司马再兴还没有说话,掌柜的插嘴了,“几位客官原来是从钦州而来,来一次临安也不容易,不如多带一些稀罕的玩艺儿回家给家人。如果几位今天出来匆忙,不如将几位客官下榻所在地告诉我,稍后我将东西打包带入你们下榻的地方,你们可以随便挑选,价钱好说。”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