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下
第三十八章 天下

我认为,这个世上做卑鄙的人就是平逸晨。一边在口中向别人说着我父亲的医术如何的有违伦理,一边却在研究着我父亲的医术。

——慕容紫衣对平逸晨的认知

朱元璋听到此,“蒋献,让他们上来。”

蒋献听到朱元璋的话,从山道旁的树林内闪了出来,“这,恐怕····。”

“还要我说第二遍吗。”朱元璋再次道。

蒋献随即道,“是。”

“让他们上来。”

刚才阻拦之人听到这个命令之后,立即闪开了道路。

晓峰见阻拦之人让开,嘻嘻一笑,拉着无恨向山上跑去。“公子,开心石长什么样子啊,我想一定非常好看。

公子一会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向开心石说出来,我会和天宇躲得远远的,不会偷听的。这样,公子就不会整天不开心了。”

无恨听晓峰这样说,才知道为什么当晓峰听说开心石的事后,一定非要吵着来。原来是要自己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笑道:“要是开心石真的那么灵的话,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恩仇纷争、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奈苦恼。要想开心的话,是去放弃作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非不开心后,去忏悔所作过的不可心的事情。”

“说的好”,朱元璋听到无恨的话,道了一声。

无恨听到有人讲话,想到可能和刚才拦住自己的人是一起的。

于是又走了几步,转了个弯,首先看到的是开心石,而在开心石前面站了五个人,无恨尚未看遍五人,朱元璋却喊道:“你是····无恨。”

朱元璋一喊出无恨的名字,其他四位王爷突然想起了,前二十几日自己手下有人说过,

“皇上所下令颁布的十禁书,十禁第十不禁的《剑选》被一个叫无恨的人卖于天下了。”

当时他们还想“就算《剑选》后来被下旨允许江湖人士收藏,第十本虽是禁书,但可以不禁。可是天下谁不知,那是皇上实在找不到《剑选》的去处,才下的这道旨意。而这个叫无恨之人,竟敢如此的大胆,把这本书散之于天下。这不是当面要给皇上难堪吗?没承想此人在这里遇到了。

而朱棣自然知道《剑选》的下落,只是刘伯温死后,再也没有人能进的了先天阵,听到无恨卖《剑选》的消息后,大是吃惊。他吃惊的不是无恨把《剑选》卖于天下,而是有人竟能进的了先天阵里去。

而后想到,既然剑选已出先天阵。那么,叶伯臣是否也已出来。他当时就派遣手下之人前去打听,只是到现在还未回信。

而朱元璋能叫出无恨的名字,是他得到的信息更为具体,也知道无恨的体态相貌,所以才能在一眼之下就认了出来。而当时得知这个信息后,他也是极为震怒,没想到江湖中人现在敢如此跟自己对着干。

虽然《剑选》是自己颁布了十禁第十不禁的旨意,可是那是希望下了这个旨意后,全天下的人都能动员起来去找,他当时是想看看,剑痴于新波到底能把这本书藏到哪里去。

然而十几年来,这本书一直未被找到。

当听说有人敢把这本书散之天下时,朱元璋想这不是摆明要给自己难堪吗?正要下令锦衣卫把散书之人杀之而后快时,刚刚到达应天的朱允炆却顺口问了句,是谁如此大胆做了此事。而听到是无恨时,急忙向朱元璋说出了无恨是刘伯温的弟子,并把无恨在一路上保护自己的功劳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到后,并没有去想无恨的功劳,而是在想,为何刘伯温有一个弟子自己从来也不知道。剑痴手中的书又如何到了刘伯温弟子的手里。

而记的当年自己曾下令追捕当时帮助过陈友谅等人的十五个人时,负责这件事的不就是刘伯温吗?若没有记错的话,他当时给自己的答复好像是,十四人全部抓到,只有剑痴于新波身死,《剑选》一书下落不明。

可这身死之人手中的书怎么到了他弟子的手中,这之间一定有什么联系。

而九华山紫竹林这个地方,自己隐隐约约好像听谁提到过。

朱元璋越想整件事越是可疑,立即让蒋献一定要彻查此事。

十五天后,正在朱元璋听户部尚书说救灾的三千万两白银已经凑齐时,锦衣卫又报:八千万两白银已到灾民手里,却不知是谁所出。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惊喜万分。不知天下间是何人作了这等好事。

蒋献却说,钱是金道镖局运过去的,但不论如何调查,金道镖局也没有说出是受谁所托。但经过锦衣卫详细调查,能出的了这个现钱的,当今天下只有一人,那就是刚刚把《剑选》散之于天下的无恨。

朱元璋听是无恨,想到了刘伯温,他生前为自己排难,死后其弟子还未自己解忧。生前,他也未从在自己这里享受过荣华富贵,反而还受了很多委屈。若是现在让锦衣卫前去查十几年前的事情,查出来什么,难道真的要把他唯一的弟子给怎么样吗?朱元璋想了想,心中叹道:算了,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后多多的给他弟子点恩赐,就算是弥补刘伯温了!

于是立即吩咐蒋献,《剑选》之事不用查了,还有以后若是无恨的事,不论是他在江湖上犯了什么错,还是对朝廷做出了什么过激的举动,能不处理就不要处理了。

朱元璋没想到,几天前刚给了无恨恩惠,几天后就在此见到了他。

晓峰看着朱元璋等人,听到朱元璋一口叫出了无恨的名字。好奇的向朱元璋问道:“你认识我们家公子的吗?怎么会知道我们家公子的名字的。”

朱元璋笑了笑道:“无恨乃刘伯温之高徒,九华山《剑选》卖出千万的高价,谁人不知、哪人不晓。”

四位王爷听朱元璋说无恨是刘伯温的弟子,都是感到意外万分,因为他们当年或多或少的都得过刘伯温的教导,也从未听说他有一个弟子,而且特征还如此·····如此的不凡。更为奇怪的是,自己的父王口中竟直接说出卖《剑选》之事,也是一点没有生气,都暗暗的想“这不是自己父王的本性啊。”

无恨虽不知在自己眼前的五人是谁,但观人之象就知其才。是天机门卜算学的根本,看朱元璋五人都是大富大贵之相,就知道五人不简单。

朱樉见自己的父亲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欣赏的眼光。立刻灵机一动,想到了什么,道:“无恨公子既是刘伯温之徒,那我可以冒昧的请问一个问题,敢问当今天下是谁之天下。”

朱棣听朱樉如此问,立即想到这大有深意。若是无恨回答说是皇上之天下,那么意思就是说天下是皇上的,皇上要立谁为太子,自然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我们就算有何意见,也是不敢提出。若是无恨回答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那么,既然是天下人之天下,立何人为太子是不是应该听一下天下人的意见,而非由皇上一人独断。

不论无恨如何回答,朱樉都想借无恨之口,来表达自己对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一事,是何其的不满。

而朱樉都表了态了,朱棣自不会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压下去,立刻紧接着朱樉的话道:“既然我二哥问了个问题,我也有一事不明,需要向无恨公子请教,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要问的是鲲之所以可以化为鹏,那是有大海和天空的广大,才能成就了它,绝云气、负青天。若是海窄而天小,一开始就剥夺了它大的权利,也就不会有鲲鹏这种东西。就算有,也只是鱼,而非鲲鹏。”

朱棣如此说,意思就更是明显,太子这么重要的位子,关乎天下。有谁来做最好,是不是应该给有此才能之人一次机会,来让大家比试一下。若是不给比试机会的话,你又怎么知道太子有谁做更好呢?

朱橚也是聪明人,他如何听不出两位哥哥要表达的意思,立即说道:“四哥的问题我想就不用麻烦他人了,我就可以为四哥解答。鲲鹏有或没有并不是取决于有无可以成其大的环境,而是取决于庄子当时的心境,庄子让其有,其则有。让其无,其则无啊。”朱橚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能不能作太子还不就是父王的一句话,他说让谁做,谁就是太子。哪怕是给了你做太子的机会,他说你到最后不是太子,你最后照样不是。所以不管我们如何的努力,只要父王有稍许的不公,就能否定我们的努力。

朱权也是叫道:“三位哥哥的问题真是一针见血的明了,我也早就有此疑惑,无恨公子一定要清晰明了的作答,使我们兄弟可以拨云雾而见青天。”

朱元璋听四个儿子的问题,句句含义针对自己,可是句句又好像是在言他事,也不说话,他要看一下无恨如何作答。

晓峰见各人的问题,都问的这么的稀奇古怪,听的头都大了,不知道他们到底要知道些什么。

而无恨听他们问的问题,已猜到了他们的身份,想到《剑选》之事还不知道皇上会如何处理自己,不会又被陷在了太子之事中吧。要知得罪了任何一方,都是自己吃罪不起的。

若是推说不知,他们定会再次想法来问,看了自己今天注定会成为他们争锋相对的工具。

无恨想了想,尽量话语不触到各方的痛处道:“当今天下,当然是有德者的天下,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三皇五帝、文武二王、文景汉武、唐宗宋祖莫不有德,正是有德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再看夏桀商纣、秦隋短亡。莫不是失德而致。所以我认为,天下乃是有德者之天下。

至于鲲鹏之论,我认为诸位都理解错了庄子的意思,鲲鹏之大小,大不在其身体,而在心胸。鲲鹏之有无,有不在其环境,而在其心胸。心胸若大,一切皆大。心胸若小,处处皆小。”

“好一个心胸若大,一切皆大。心胸若小,处处皆小。”无恨刚刚说完,一个女声从开心石后传来。

声音刚一传出,吓了众人一跳,都未想到开心石后还有人。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