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住下
第四章 住下

看到她一下子哭的这么伤心,王姐也慌了手脚,伸出手去拍她的后背:“这是怎么了,孩子?怎么一下子哭了?”

“他王家媳妇,这是怎么了?这闺女怎么哭的这般厉害?”隔壁的李婶正坐在院里摘豆角呢,听到王家这边传来的动静,连忙绕过矮矮的篱笆墙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呦,这姑娘不是你昨儿个从山上捡回来的那个吗?”

王姐说:“是啊,昨个我上山砍些编箩筐用的藤,回来的时候就看见她倒在山路上,我寻思着这山上野兽多就把她带回来了。可能是遇着贼人了也可能是和家里人走散了,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姓甚名谁啊。”

“哎呀,这么可怜呢,啧啧,最近这世道越来越不好了,这孩子肯定是叫人抢了,乖乖,不哭了不哭了。告诉婶子你是谁家的孩子?婶子叫你虎子哥送你回去。”

白芍哭了一会稍微冷静了一点,听她们的对话知道了自己原来是被这位好心的王姐救回来的,如果她没有救自己,恐怕自己早都在野兽的肚子里了。

她们都是好心人。

“我、我姓白名芍,家里在很远的一个县城,家父家母双双病逝,本打算去投靠远房亲戚。谁知走到半路被山贼抢去了银子,也弄丢了亲戚的地址,现在、现在无家可归。”白芍学着电视剧里的说法说了,心里默默的和爸爸妈妈道歉。

“唉,这几年连连的灾祸,不是这里闹了饥荒就是那里闹了水灾,白姑娘是从墨肆那边来的吧?听说那边闹饥荒闹的可厉害了,死了好几千人呢!”

白芍心说墨肆到底是哪儿啊,看来这里真的和她记忆中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啊,还好这里的人都淳朴听不出她在撒谎,还会脑补来圆她撒的谎。

王姐摸摸白芍的头发:“这姑娘长的清秀又这么瘦弱,一个人独身在外可怎么活啊。”

“唉,要不我和村长说一声,让这孩子住在咱们村吧?”李婶一拍手掌:“虽说咱们村不富裕,但是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住下也不碍什么事。”

“谢谢婶子,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白芍擦了擦哭红的眼睛,觉得心里暖暖的。

自己和这些人非亲非故,她们完全可以不管自己把自己给撵出去,而且现在看起来经济是非常不景气的。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天气就是老百姓的命,一旦拉了饥荒可不是闹着玩的。地里种不出东西来就和天塌下来一样,蝗虫水灾干旱任何一样都有可能逼死成千上万的人。

在这种环境下还可以想着帮助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白芍总算是稍微理解了什么叫雪中送炭。

她虽然没有步入社会但是也略懂了什么叫世态炎凉,大街上看到有人走过来寻求帮助第一反应是这人不会是骗子吧。虽然没有从小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是心里对陌生人也是戒备三分的。

扪心自问,如果她在路上遇到一个倒在地上的人,她会报警叫120,但是不会去碰那个人。

李婶摆摆手:“这孩子,这有什么好谢的,这年头不景气大家要互相照顾。得啦,我先去找村长张罗张罗这事去。”

“娘~”一个穿着葱色小褂的小闺女摇摇晃晃的从里屋走出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上。

王姐走过去把小姑娘抱在怀里:“哎~妞子醒啦?饿了吧,娘给你煮点米粥喝吧。”

“嗯~娘,我想出去玩!”妞子抓着王姐的袖子,撒娇的说道。

“娘还要编筐呢,编好筐去卖才能给妞子买麦芽糖吃啊,是不是啊?”王姐摸摸她的头。

妞子不乐意的扁了扁嘴,歪着头想了想又说:“娘,爹什么时候回来啊?爹回来了就可以带妞子出去玩儿了!”

王姐听她提起爹爹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伸手擦了擦眼角,勉强笑了笑,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娘~爹爹啥时候回来啊。”

“这……爹要好久回来呢,娘不是说了吗,妞子长到娘这么高的时候,爹爹就回来啦!”

“嗯!那妞子要吃多多的!长高高的!”

“真乖,去吧去吧!”

王姐拿木碗盛了一勺米粥给妞妞,叫她端着坐在门槛上喝去,然后又盛了一碗走过来递给白芍。

“来,快把粥喝了吧,可怜见的,肯定饿了吧?”

白芍摆摆手:“我不饿的,不饿。”

话音刚落她的肚子就咕咕咕的叫了起来,能不饿吗,从悬崖摔下来的时候她已经准备去吃午饭了,两天才喝了一碗粥。

王姐捂嘴笑了笑:“你这孩子,跟姐姐这还做什么假啊,喝了吧喝了吧,我家还给的起碗粥你喝。”

“谢谢王姐,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粥是清粥,几乎可以当镜子照了,不过白芍知道在荒年里还有一碗薄粥喝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白芍喝粥的时候王姐搬了另外一个小凳子坐着继续编箩筐:“你别觉得给姐姐添麻烦了,不麻烦的,谁还没有个灾有个难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嗯,谢谢王姐,王姐你家里就你一个人吗?”白芍想起刚才妞子要爹爹的话。

王姐手上没停,把滕曼熟练的穿过来穿过去:“唉,婆婆公公早些年就饿死了,家里三个人靠着男人打打猎这日子过得也算红火。谁知去年朝廷抓苦力去修大坝城墙,我那苦命的男人这么一去就没有再回来,只送回来一把骨灰和一贯钱,唉……”

“对不起……我不知道……”

“没事没事,我早已看开了,只是孩子小老是闹着找爹爹,我也不忍心告诉她这些事情。连年的干旱收成也不好,我就自己编几个筐到镇上去卖,好歹也不至于饿死,只是这样这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白芍看着她熟练的手法,心里涌现了一个想法:“王姐,你这筐子一个能买几个钱啊?”

“一个筐能卖十文钱,我这一天要照顾妞子也编不了几个,大概也就能编个10个。还要上山去砍枯藤,一回砍的也够编五个就不错了。咱们这每五天有一趟牛车拉着去县城赶集,我就带着去卖了换几个钱,有时候卖的好啊就能全卖了。”

白芍不是很明白文的购买力,她大概知道这里的货币应该是铜钱。

在她学的历史里铜钱是发展比较成熟的货币了,是论文、串、贯的。一串钱是100个铜钱,一贯钱是十串也就是1000个铜钱,也可以叫一吊钱。

在老百姓中间金银是不流通的,一两白银大概相当于一贯钱。古代老百姓一家三口来算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一贯钱左右。

按照收成比较好的正常年岁来算,一贯钱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三百块钱左右,物价非常低。

“哦,你可能不知道现在这东西都是啥价的,现在米价可贵,一升米就要三十文。唉,也不能怪米商黑心,这几年咱们这几乎是颗粒无收,不过棒子面还勉强吃得起,不至于要饿死。”王姐以为白芍是家里的小姐,肯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肯定不知道这油盐酱醋多少钱,主动给她解释了一下。

白芍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心里暗想看来自己穿越的不是时候,赶上了灾荒,一般情况下一升米也就只要十文钱不到。

“王姐,你教我编筐吧!”白芍决定和王姐学编筐,现在自己没有钱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总不能靠着这些贫苦的家庭过日子,就是人家不嫌弃自己她自己也拉不下那个脸。

王姐笑了笑:“你哪儿会做这个啊,你看你那小手嫩的!”

“王姐,现在我没有家了也没有什么本事,总不能还做一个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吧,你教我以后我来帮你编,你也好腾出空来照顾妞子啊!”

王姐犹豫了一下,看向门口的妞子,妞子已经喝完了那碗薄粥,头靠在门框上睡着了。

“这、这好吧,那以后你帮我编筐,我拿些积蓄出来买些布来做点鞋垫啥的也好补贴补贴!”

“哎!谢谢王姐。”

李婶办事效率挺高,去了一会就把事办成了,说是村长已经同意让白芍住在村子里了。

因为没有空房子了,就决定让白芍寄住在王姐家里,每个月全村人凑一斤棒子面给王姐家。

村里人都朴实善良,没有不同意的,于是白芍就在三阳村住下了。

如此韶光暗转春去秋来,白芍已经在王姐家住了三个月了。

她每天早上帮王姐做饭,大多是薄米粥贴棒子面饼什么的,做好饭就哄妞子吃饭。吃完饭天气好王姐就上山砍些编筐子的枯藤,白芍就编筐或者纳个鞋底,天气不好王姐就在家里做点针线活顺便教教白芍。

白芍本身在家里就会帮父母收拾屋子做做饭什么的,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只是第一回烧锅的时候总是烧不起来,学了几回也就会了。

在古代不用念书了一天时间多的用不完,她为了感谢王姐学东西也特别卖力,编筐和做针线活这些和高考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白芍把高三的那股冲劲拿出来,很短的时间就能做的很好了。

王姐也挺开心,她本来以为白芍柔柔弱弱的做不了什么事,没想到她很吃苦耐劳,除了刚来的时候哭了几次,到后面就完全习惯了,没有抱怨过什么。

日子只要肯努力总是能过好的,两个人勤勤恳恳的竟然也攒了一点小钱,偶尔也吃得起一回白米饭了。

妞子也很懂事,每天除了玩闹也会出去捡些柴火回来,三个人过的竟然也不错。

说不想家是假的,白芍也曾经趁着去山上砍柴的时候去当初自己掉下来的地方看过几次,不过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几次三番如此白芍也就死心了,只是每天睡觉前白芍都会默默的念一遍佛经,求佛祖保佑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去世而伤心。

现在的生活非常的平淡,每天的努力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唯一的娱乐就是晚上的时候和王姐拉拉家长,陪妞子踢踢毽子。

据说人的适应周期是二十一天,她虽然已经习惯却还是会思念以前的日子,每天在学校里念书,回家和父母撒娇,有时间和刘毅一起去喝下午茶。

无忧无虑,不需要为了下一顿吃什么发愁,每天苦恼穿什么衣服上学。

刘毅,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希望他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内疚就好。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