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乐评】琴声逍遥:琵琶相
65【乐评】琴声逍遥:琵琶相

初次知道林海,是因为那一曲著名的《琵琶语》。

03年的初冬,在一家电台做节目。主持人给我的文字配的音乐,就是这个。而第二次听到这个曲子的时候,是在04年的盛夏。很多人都说,音乐是用来配合心情的。而林海的音乐,则是用来改变心情。

林海,1969年1月5出生于福建晋江。十二岁开始接触爵士乐,加上扎实的古典音乐训练,让林海的音乐散发著独特的气质。他的钢琴,犹如印象派波光粼粼;突如其来的转调,聪明得让人惊奇;简单的动机,可以发展成令人目炫的光影;单纯的旋律,瞬间蜕变为壮丽的浪漫。他游艺于古典、New Age、现代、爵士多风格之间,乾净、空灵、温暖、恬静、自然。淡淡流露的文学况味,让乐曲飘散著人文气质,朴素、简静的创作风格,再现了他自己的心灵世界。

他是两岸最受瞩目钢琴才子,以至于乐评界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他: 林海是个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有着萧邦的气质,以及德布西的慵懒与优雅;具有George Winston亲和而强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丰富而充满想像的思考性。

03年7月由风潮唱片发行的这张《琵琶相》,被许多人当做林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张作品。

林海在他关于这张作品的自述里这样描述:当一个古典音乐迷听到马友友忘情地演奏JAZZ音乐,又或者当流行乐迷听到迈克-鲍顿大唱《今夜无人入睡》时,所得到的震撼往往比本行音乐家的演绎更让人记忆深刻。正是这样的尝试,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朋友相约去了一次江南的周庄水乡。它的民风、情调、人文、风采,让人流连忘返。当坐在水乡茶馆里听评弹时,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琵琶的美妙音色打动了。记得从那时起,心里就有了做琵琶音乐的一种冲动。

他在创作这张专辑之初的灵感,就是建立在周庄茶馆那种风韵之上的。随着作品逐步成形,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非洲部落、江南花月夜……,甚至维也纳教堂的童声合唱都被他融合在了11首作品当中。以至于当他回忆起这张作品时,这样感叹:制作完这张唱片,第一次听成品时,坐在工作室,点上一支烟,我又想起了周庄的那间茶馆,想像着如果再次坐在那里,听这张《琵琶相》,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唱片信息:

专 辑:琵琶相

作者:林海

语 言:音乐

类型:纯音乐

发行时间: 2003.07

歌曲数量: 11 首

发行商:风潮唱片

曲目:

《踏古》

用非洲鼓声作为颇具震撼的开场,琵琶的弦调显得格外苍劲。而整个乐曲的主调,则是在并不缺乏恢弘的婉转中气势磅礴。

《琵琶语》

海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正在江南的周庄。也许是水乡特有的气息激起了林海的创作灵感,随后就有了那张很多人都很喜欢的《琵琶相》。而这首《琵琶语》,也是被当作该专辑中灵魂的一曲。

林海赋予了这首曲子很多的元素。九州古典式的琵琶调子,配上钢琴,笛子,以及轻柔的人声,让它成为了在都市中,用心灵和耳朵遥望江南的窗口。透过它,仿佛那个弹琴的女子依稀在眼前晃动。而她的身后,悠悠地划过一只乌棚的木船。

前几天把它发给了远在秘鲁的朋友,Daniel Jess。当我问起他,这首音乐怎么样的时候,他停顿了好久,只给了我一个单词,Amazing。令人惊奇,太美妙了。后来他告诉我,每天睡觉的时候他都在听,那样可以让他安静入睡。不知道这个擅长拉丁舞蹈的男孩,会不会将这个曲子融到他的舞蹈中,而那时再听到的时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凡人歌》

挑战传统的精致作品,人声仿鼓、Bass及打击乐,颠覆环环印象。

《秋月夜》

乐曲一开始由琵琶独奏,渐渐由箫铺陈秋夜宁静。

《对歌》

蒙古草原上的长调,表现壮阔的边疆风情。

《渡,红尘》

钢琴是水流,琵琶弹奏了红尘事。

《欢沁》

擅长说情的琵琶也可以这样的轻巧,绝对令人惊艳。

《暮色》

弦乐像是暮色一层层,点缀琵琶像幅画。

《反璞》

外面的喧嚣,每每打破内心原有的平静。迷离双眼的浮华,遮挡了世界原有的色彩。这首曲子用来开场的童声,能够将自己与世隔离,重新审视生命的过往。轻轻拨弹的琴声,牵着耳朵,带领思绪,渐渐回到早已被我们遗忘的纯真。

《声声思》

含泪怅然,惟思念以做定魂;茹辛皆故,独酌酒以罢沉沦。我在《古弦琴歌·慕清》中写下的这两句话,就是源自这首曲子。

《探寻》

西藏民歌配搭琵琶,有革峰回路转之美。

《弄云》

琵琶高音袅绕,缓缓飘窜白云。

回流时光

沧沧茫茫女声幽幽唱

琴声铮铮流转琵琶说尽红尘事

三千年来众生相

——《琵琶相》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