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香寒穿好衣服后,晶晶把秦风和小兰叫到房间来,把她的发现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
小兰思考了一会,点头道:“嗯,我觉得十有八九就是这里。”
香寒有些不耐烦,转向秦风说:“秦小哥,你师傅咋这么麻烦呢,他直接说清楚不就得了啊,还用的着我们用一本破书和几幅插图在这里猜来猜去的?”
秦风拖着下巴说:“我跟了师傅这么久,从来没见他画过什么画,我断定这本书和插页并不是家师所为,很可能也是前辈们传下来的,家师也知道的不够真切。”
香寒还要说什么,晶晶插话说:“好了,秦大哥说的对,要是他师傅知道的也没有必要不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了。不过就算到了西江苗寨,怎么下手去找呢,无异于大海捞针一般。”
小兰说:“无妨,还按老方法,我们此番前去,先得明察暗访一番,看能否从当地人那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再结合秦风的风水本领,顺藤摸瓜,总能找出线索。”
晶晶点点头,“那么我们休息一晚,明早出发!”
众人再无异议,都各自安歇,不在话下。
第二天一早,秦风很早就起来向前台的小姑娘打听了去西江苗寨的线路,为了避免引人耳目,秦风建议先跟旅游团前往西江,到达后再脱离旅游团自行行动,等摸清楚了状况再跟下一拨团的车返回,三人也都表示赞同。
带齐装备,四人登上了旅游大巴车出发了。一路上,导游小女孩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贵州的人文、地理、山水、文化,从旅游景点,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甚至于提醒游客怎样保持身心健康都讲了个遍,一路上还对一些老年游客嘘寒问暖,甚是周到热情。四人也暂时忘记了任务艰巨,仿佛真的是来旅游一般。
西江苗寨地处贵州省东南方,在凯里市附近的一处深山之中,由于其常年交通不便,未被开发,所以将原汁原味的景观、人文、习俗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间风景秀美,民风淳朴,可以说是一处世外桃源了,直到近年,才被一个花旗游客无意中发现,申报了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程约摸行进了五个小时,就进入了西江风景区,导游小女孩在短暂的休息过后,就开始介绍正题了:当地花苗族(苗族分为黑苗、白苗、花苗等,西江为花苗)的历史迁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在黄帝和蚩尤作战后,蚩尤大败,苗族人就从中原迁徙到西南边陲,因为他们自认为是蚩尤的后人,,,,
尽管小姑娘还在用银铃般的嗓音滔滔不绝,但那句“蚩尤的后人”在四人听来无异于炸雷一般。一个想法在晶晶的脑海里窜了出来,“原来苗族认为自己是蚩尤的后人!西江苗寨,神兽玉佩,黄帝蚩尤之战,,这一切,,其中必有着某种联系!”
她转头看看其他三人,秦风和小兰都若有所思,看来也和自己有同样的想法;香寒则紧锁眉头,似乎也看出了不对劲,只是理不出头绪,最后索性抄起零食来吃。
下车之后,秦风等四人以记者采集民情,多住几日为由,告别了旅行团,小姑娘也没有追问,毕竟也没少给旅行费,而且临走秦风还塞给了二百块小费,乐得小姑娘连连称谢。
走进寨子大门的时候,就有苗家老大爷端着牛角杯给每一位进门的客人承上一大杯香甜的米酒,嘴里说些“大吉大利”之类祝福的话语,晶晶等四人盛情难却之下每人也喝了一大杯米酒,香寒酒量大,一杯不过瘾,还要再去索要,被秦风拉住了,怕她喝多了耽误正事。
整个西江苗寨都在两座山丘之上,呈楼梯格局层层分布,由于当地的人们信奉蚩尤,所以每户的吊脚楼(苗族人居住的宅子)顶部都有一个牛角型的图腾,而分布的两座山从远看去,也当真像是一个巨大的牛角,这与算命老头给的书中插页所描画的很是相像。山上风树郁郁葱葱,苗族人极其崇拜这枫树,是因为传说枫树就是蚩尤的化身。山前一条大河如巨龙一般川流而过,这依山抱水而居的习俗,倒与中原风水观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这天然宝地更凸显出了风水绝妙之处。
这时已过晌午,几人顿觉饥肠辘辘,商议之下,决定找一处餐馆边吃边打听。
于是几人来到苗寨小吃礼品一条街,找了一家较为兴旺的特色酸汤鱼馆子,点上一尾江团鲜鱼,坐定等着吃饭。秦风提议说:“咱们吃完饭向这里的老板打听一下,这苗寨能否找到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去求教一下玉佩之事。”
香寒摇摇头说:“就算是问到了,那也八成是些不着边际的传说神话,根本不靠谱啊!”
小兰说:“我倒是觉得可以去问问,一来我们只能从这些途径着手,二来,虽然可能会问到一些神话传说之类,但是十分里也自然会有两分不是空穴来风的,也许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线索。”
几人正在商议,听得身后烧饭厨房里“匡朗朗”一阵桌椅倒底的响声,几人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被强壮的店老板打翻在地,嘴角淌着血,那少年挣扎着想爬起来逃走,却又被店老板跟拎小鸡一样拎起来,店老板边打边骂:“狗日地,让你来偷老子,打死你丢出克喂狗!”
看那少年被打的七荤八素,秦风按耐不住,不等三人阻拦腾地站起来,扶住了向后翻倒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