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学社的故事
第七章 文学社的故事

诺算是半个90后,准确的说他是踩住了80的尾巴的90后。所以他们那个时期的人,大多都有着80的稳重,90的“张狂”。他们那时候的文章多是按照“新概念”作文来写,老师告诉他们,只要能够背诵几篇“新概念”作文的范文,作文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90后的人敢想敢做,有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写了这么多年的教条式的文章,是个人都得弄糊涂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于是乎,林荣和梁伟便极力怂恿诺办一个文学社,势要拯救被“新概念”毒害的新一代大好青年!

诺本不打算同意,奈何双拳难敌四手,在他们两个的威逼利诱下,只得点头答应。于是乎,因为失恋而造成的悲伤便被文学社的事情暂时给抛到了脑后。虽然学校以前也有着几个文学社,但都渐渐的悄然落幕,只剩下一个“楠木林”指点着江山。

可是,它对文学方面的贡献少的可怜,甚至是没有影响。就连本校的人很多都不知道学校还有着一个文学社的存在,更不用说外校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把关于创办文学社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到。

首先引起争议的便是文学社的定名,当时想了很多,但是都不如尽如人意。最后被林荣一口咬定为“星燎”。这个名字当然也不咋样,立刻就引来了诺和梁伟的不满,最后林荣一句话把他们给噎住了。“我的这个名字出自于毛爷爷的‘星火燎原’有什么不满找毛爷爷说去吧!”这下可好,连伟大领袖“毛老大”都被他抬出来了,诺和梁伟两人只得偃旗息鼓了。

不过,细想一下,这个名字还真不赖。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大家的思维都被束缚着,他们能做的只是点燃一点星星之后,希望有一天这点星星之后能够形成燎原之势。如若真有这样一天,也算是值得吹嘘的一件事情了吧!

然后便是文学社章程的制定。虽然梁伟在网上找到了一些,但是我觉得既然是我们自己的文学社,那么就必须由我们自己拟定。于是乎,便参照着网上的一些章程,花了整整三天的功夫,文学社的章程经过我们一字一句的推敲,最终确定了下来。虽然后来在团委欧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又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但是,文学社的雏形现在也算是基本上形成了。

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学校在以经费自负的前提下,同意了文学社的组建。现在想想,这样不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吗?可是,当时,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么远,在得到团委的批准后,我们便立刻着手招兵买马,光靠我们三个人是肯定不行的。于是在我们的怂恿下,班上的计算机高手“黑K”、王翠萍等先后加入。最终,通过面向职高招收,竟组成了70人的大社团,这可以说是我们当初根本没有想到的。

社员招到了,基本班子得以组建。似乎就该讨论社刊的出版事宜了,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文学社白手起家,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发放稿费,虽然我们“骗”了一个技术高手,不用给排版费,但是出版印刷要给钱啊!

当林荣贼溜溜的眼睛从我们身上碾过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一阵杀意袭来,周围的温度瞬间下降到零下。但那杀意的对象明显不是我们本身,而是我们的钱包。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梁伟如是说。想想林荣那饥渴的眼神我都不免觉得后怕,还是破财免灾吧!接着,林荣搜刮了民资民膏之后,踌躇满志开始征集文稿。“征稿令”一下,文章如雪花一样飞来。虽然林荣给出的稿费并不高,但是,经不住数量啊!于是乎,我和梁伟便退居二线,专心的做起了审稿工作来,却也落得了个清闲!

正所谓“林子打了,什么鸟都有!”翻开一封稿件一看,题目还挺别致,“闻香识人”。再往下一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的我们不禁感叹,大师的思维果然不是走的!是跳的!不禁想看看这位大师的庐山真面目!只见最后写到:“爱你的,×××”,我不禁破口大骂,“***,这小子,把情书都寄来了!”

如此审稿,倒也落得个清闲,只是稿子的质量参差不齐啊!不知道是这些大神不屑一顾,还是江郎才尽!如意的稿子就没有几篇,根本凑不齐一期社刊。无奈之下,只得我们“三大元老”出马,在我们绞尽脑汁之后,勉强凑了5篇,加上班上同学的一些“打赏”。终于凑足一期社刊了。

此时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题字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把目光瞄准校长。姜校长写的一下后好字,以往的文学社创刊都有校长的题词,他们自然不能例外。可是由谁去向校长求字呢?这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是社长大人林荣了,除了因为他是“为小弟冲锋陷阵的老大”之外,还归公于他为文学社的创刊贡献了零篇大作。这样伟大的成就,非得让我们高山仰止啊!

当林荣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带着一脸视死如归的决然奔赴办公室的时候,身为罪魁祸首的梁伟和诺仿佛已近看到了他被姜校长劈头盖脸一顿乱骂的壮观景象,所以他们做了我们完全应该做的事--幸灾乐祸。

谁知道,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当林荣屁颠屁颠地拿着姜校长的签名还附带一首小诗向他们招手的时候,一瞬间我有把他手砍掉的冲动。看看他一脸谄媚的笑就明白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呐!

经过几番波折之后,文学社创刊号《星燎》终于正式发行。由于为了扩大文学社的影响力,所以“三巨头”最终决定所有的报纸免费赠阅。报纸发放的那天晚上,社团高层通过:庆祝《星燎》首刊发行500份!其实说明白点,免费的东西,谁不要啊!……

慢慢的,社团渐渐的走上了正轨,诺就真正意义上的退居了二线,因为感情亦或者是学习的原因,接受日复一日日复少一日的炼狱生活。即便如此,当诺看着当初因他们一时冲动点下的那一点星星之火慢慢形成燎原之势的时候,他笑了。

有的时候,回想起那段轻狂的岁月时,诺依然会会心的一笑。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依然会和梁伟他们一起去创办这个文学社。因为,他的生命离不开方块字……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