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长安诗社
第五十六章 长安诗社

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怀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这就是关中。

历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黄帝就在这里开创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开端。武王伐纣在这里建立了周朝;始皇扫六合,在这里建立了秦朝;楚汉争霸,在这里建立了汉朝;大唐盛世,在这里把中华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厚厚的历史积淀和许许多多的神奇与神秘。

就像瞎子阿炳永远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会成为千古绝唱一样。像这样的高手,在关中简直是数不胜数,你到乡下去生活,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有极高水平的书画家、医师、工匠、文史学家、秦腔唱家等等,他们的水平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用人杰地灵,奇才辈出来形容关中,再恰当不过了。

来到关中,站在秦岭北麓,居高而望,可见秦川大地,沃野无边,平坦如镜。条条道路,条条田埂,将良田划割得井井有条。这当然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关,但是与关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开的。

关中地区的农活一般只忙夏秋两季,整个冬天人们都清闲。关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几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倾注在了农田里。平整土地时,他们精雕细琢,翻地时,他们甚至不用犁,觉得那样犁得不精细,因而用铁锨一锨一锨地翻耕,翻完之后,施上底肥,再用绳子将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坛一样,非常适合作物生长。种子播进去后,他们对庄稼的生长管理也十分认真,不管是浇水,施肥,还是打苗嫁接,样样都一丝不苟。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而且几乎对每一棵长出的庄稼都能心中有数。

当然,在这个时空之中的关中自然也是同样是一片适于安居乐业的净土。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天朝城市。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和唐朝都是天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古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长安为天朝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现在大梁的西都,作为前代的都城,到现在它也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政治影响。

历史上这里就是群贤荟萃、文人聚集的地方。

提到文人,就不得不说长安的“长安诗社”了!这里聚集了北方最优秀的诗人,也代表着北方诗文的最高成就。大梁名儒文名祥文大学士早年就进入过诗社,而现在风头正劲的连续三届关中诗会冠军得主——符意,更是长安诗社的头面人物!

更何况进入长安诗社就等于提前进入官场!这已经是个潜规则了!因为长安诗社名气实在太大,每每都受到大梁上层人物的关注,以至于现在不少人打破脑袋也想进诗社呢!

而素以严厉和无情著称的诗社社主——符敏中,从来就不会让这些害群之马滥竽充数,所以即使是他自己的儿子符意,也是靠真才实学力压各方才子最后才入社的。

值得一提的是,符敏中的当年的师兄也就是现在的文名祥文大学士,两个人当年为了争夺这个诗社领头人曾发生过激烈的竞争。最后还是文名祥有意踏足政界而放弃了这个名头,符敏中才得偿所愿。

而年纪越来越大的符敏中才忽然觉得这样胜之不武,赢得也不光彩,于是这些年来他过的也并非有多快活,反而时时惦记着还要再跟师兄一争高下!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关中诗会,每年举行一次。目的就是要庆祝粮食丰收、国泰民安,所以都安排在每年十月举行。文人们自然也十分热衷这项活动。要知道在古代,诗词歌赋才是娱乐的最高境界!也是绝对的文化主流!

就像上次挑战林子昂的“关东”对子王毛仁信一样,他们可把这些东东看得跟声誉一样重要。一旦在这些方面,尤其是自己成名的或所长的领域里被别人正大光明的击败,那他以后就别出来混了,至少别出来见人就说你是个有才华的文人。这也就是毛仁信后来不知所踪的原因。(其实是终老于家乡)

对于这样歌功颂德的面子工程和政绩显示,长安府方面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尤其是这里面有可能将来会有朝一日成为国之重臣的某些人,他更得小心着伺候着,当今圣上重视文化科举,说不定这些才子们将来就会成为自己的上司......

至于会不会请林子昂参加今年的诗会?至少主办方长安诗社还没有此等打算。

咦?他不是享誉大江南北吗,怎么还没资格参加这个诗会?

林子昂出名了这一点是不错,不过出名的不是他“林子昂”,而是他写《三国演义》的笔名——东方神起。而长安诗社的会员们自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具体情况,甚至还有人鄙视他呢!

在大梁朝,写小说的是被人们认为是最没出息的落地学子、文人才干的,小说家也只被那些自认为“精英”的文人学士们看成是三教九流,他们根本不屑一顾,即使你哪怕写出《三国演义》他们也是认为你不务正业,走入“邪道”!考科举才是正途啊......

等会儿,那林子昂不是也盗用过《临江仙》和《水调歌头》嘛?这样的旷世佳作也不如他们的“法眼”?

呵呵...听说过以讹传讹吗?虽然南阳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就是林子昂或者说是东方神起所作的,但传到外地时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了呀!

在张三嘴里他说这是林子昂作的,到了李四嘴里这是东方神起作的,到了王五嘴里这又是姓林才子作的,最后到了丁六嘴里又成了是南方某名叫东方昂的人所作,最后竟谁也不知真实情况。

这要是让林子昂知道了,他一定会感叹古代的科学技术真落后,在他那个时代,上网随便一“人肉”不就知道了吗?唉......杯具......

总之,长安诗社的那帮才子才女们对林子昂不甚了解,也就没把他当作一号人物去看,这次诗会自然没他的份儿。不过,神通广大的“大风”组织在长安还有办不到的事情吗?

如果连一封请柬都搞不到手的话,那他们混什么?

......

正在被算计的林子昂此事可没心思想这些,他现在正在跟自家老婆在去襄阳的路上游山玩水呢!

襄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也是大梁湖北道的又一个中心城市。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

《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出自于这里。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呵呵...想不到自己竟来到了诸葛亮的出师的地方,再加上马上诸葛亮也该出场了,林子昂自然有些浮想联翩......

“子昂啊,我说你能不能别像个小孩子似的,安静的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林绮韵无奈的说道。要知道林子昂一路上问东问西,一会儿说要看一会儿风景,一会儿说又要“拍照”留念?

天只知道“拍照”是个什么东西!林绮韵就感觉他像一个乡巴佬儿似的。

林绮韵自然不知道林子昂是从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天朝上国来的!在那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更是没有一点自然的气息。他好不容易到了纯净无污染的古代,他当然好奇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以前不曾看过而林绮韵却习以为常的鸟。

“唔...子昂,别这样...刘叔还在前面呢!让他看见了羞人啊......”原来林子昂放弃了单独骑马的机会而转为和林绮韵共骑一匹马,而这混小子自然也是没安好心的!

名义上是没骑过马怕摔下来,其实还不是去“吃自家老婆的豆腐”?所以他们俩一路上也就拉拉扯扯,一番迤逦,以至于拖到大队人马后面去了。

“嗯...好吧,那老公就给你讲个故事吧?”林子昂这才恋恋不舍的规矩了一点儿。

“是三国的故事吗?嗯!我要听!”林绮韵马上展示出极高的兴趣。

“嗯...这个故事叫做‘三顾茅庐’......”

PS:最近的评分越来越低了,呜呜......凡是大家想打低于六分的的,麦迪奉劝你还是去别处看吧?麦迪玩儿不起...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