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而不起之燕国
雄而不起之燕国

在一阵掌声中,一人从后台走出来面对大众拱拱手,道:“在下姬职有理了。”

场下众人顿发出发热烈的掌声,掌声之后则是切切私语:姬职何许人也?”

姬职,何许人?燕人也!说起来鼎鼎有名的猛张飞和他是老乡。不过他有个更出名的称号——燕昭王。燕昭王,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

战国七雄中,后人研究最多的莫过于秦国,齐楚次之,韩赵魏的出现的频率也不低,唯独这个燕国是七雄中最让人忽视的,这也不能怪历史学家,相比其他国家,燕国的所作所为确实吸引不了众人的眼球。

燕国,周王朝最早的封国,它的封君乃是赫赫有名的召公。召公是西周贵族,他在伐纣中立下奇功,别看他现在知名度不高,在当时却能和周公以及姜子牙等人匹敌,最巅峰的时候他和周公一起掌握周朝国政,威风得很,他的封地是北燕,在现在的北平地区。

之后召公的子孙时不时往北部以及东北扩地,形成一个疆域比较辽阔的国家。

某些燕国国君虽然有些作为,绝大多数则是碌碌无为之辈,别说春秋五霸没有它的份,连后起的吴越等国也足够让它汗颜,更有甚者,燕国差点被北方蛮族所灭。

历史从春秋转入到战国,燕国虽然号称七雄之一,但它无论在经济文化实力还是政治军事实力上相较于其他六国相对较弱。虽然如此,燕国国君不仅没有奋发图强,甚至是笑料百出,最终被秦国消灭。

笑料一:燕王哙让位给子之。说起这个燕王哙,那简直就是个奇人,‘重名轻利的奇人’。他的手下,相国子之是个野心家,他看清燕王哙是个什么样的人后,野心迅速膨胀,为了成为燕国的国君,他就开始忽悠燕王哙。

第一步,他花重金聘请齐使苏代去忽悠燕王。苏代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哥哥,是个著名的辨士,言语犀利。

燕王哙见到苏代后问道:“请问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齐王啊!哎呀!虽然相貌堂堂却不能称霸,更不可能做出一番事业!”

听苏代这么一说,燕王哙好奇心顿时被勾起来,问道:“此话何讲?”

“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大臣啊!”

这正是子之的阴谋,他让苏代这么说就是让燕王更加重视自己,果真,燕王听了之后对子之的信任是更上一层楼。

第二步,他派遣鹿毛寿去忽悠燕王。

鹿毛寿是个勇敢人或者说是个脸皮较厚,不怕死的人,他见到燕王哙之后开门见山:“大王,你把君位让给相国吧!”

燕王一时间愣住了。

未等燕王反应过来,鹿毛寿继续道:“大王如此做就能享尧舜之名了。当年尧要把君国家让给许由,许由没有接受,这样尧并没有失去江山反而成就美名。现在你把江山禅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到时候大王的盛名就能堪比尧舜与日月同辉。”

燕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把国君大事都委托给子之。

子之乐了,他万万没料到国君这么傻!被自己忽悠得团团转,于是他决定下点力气,继续忽悠。

第三步,他买通许多大臣轮番在燕王身边边轰炸。

这些臣子对燕王说:“你看看,你把国家都委托给子之,但手下的大臣都是太子丹,外面人都在闲言闲语了,说大王根本不配做尧舜啊!”

燕王哙最讨厌别人说他不像尧舜了,于是他把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员的印信都收起来交给子之。子之的三部曲取得成功,他成为燕国的掌权者,成为九州历史上最聪明的阴谋家之一,燕王哙则不得不成为最愚蠢的国君,没有之一。他不明白,乱世之中拳头见长,谁手中有土地,有兵就能大声说话,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反之连汤都没得喝,燕王哙就是那种重虚名,轻实利的蠢人,幸亏子之这人厚道,没有对他下手,如果燕王哙出生在南北朝的话,他早就被人剁成肉酱喂野狗了。

燕王哙做冤大头,那是他自己喜欢的,有人却不愿意,自己的权力交给别人,那岂不是傻蛋?他就是燕王哙的太子平,他觉得父王把大权交给子之,那自己怎么办?喝西北风?他心里那个不平衡啊,做梦都想把子之碎尸万段,然后自己顺势登基为王。正巧,子之治理燕国无方,导致举国上下大乱,于是他偷偷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其中最有分量的就是将军市。两人一合计下,准备起兵讨伐子之。

除了太子平和将军市以外,还有一双眼睛盯着燕国,眼眸中尽显贪婪,他就是齐宣王,做梦都想开疆拓土的他看着燕国这块肥肉大乱,怎能不眼红?他手下的将领纷纷劝他起兵讨伐,当他却沉住气,因为时机还没到。

齐宣王知道太子平的想法,于是派人怂恿太子平,送上了一张空头支票:去攻打子之吧!夺回原本属于你的一切,我大齐一如既往的支持你,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兵器有兵器。

齐宣王意图很简单,先让你们双方火拼,待到血染山河之时,自己就以救世主/解放者的身份来收拾残局。可怜太子平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齐宣王的棋子,派遣将军市去攻打子之,结果将军市打不过子之且受到策反,掉过枪头对付太子平,双方是大战三百回合,混战数月,死伤者不计其数,百姓们都惶恐不安。

静观其变的齐宣王见机发兵攻打燕国,口口声声老解放燕国,燕国百姓早就痛恨太子平和子之两人了,纷纷举旗响应齐军,结果齐军五十天就占领了燕国全境,燕王哙,太子平以及子之和将军市等人皆死于非命。

这是典型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齐宣王正是利用人性贪利的弱点,让燕国人自相残杀导致燕国大乱,宗庙被毁。可谓谋虑和武力并用,与其说齐宣王厉害,还不如说燕国君臣愚蠢,窝里斗,最终被一锅端。

笑料二:趁火打劫被打个落花流水。

趁火打劫,作为三十六计之一,在军事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谓屡试不爽。事实上,趁火打劫并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一些自以为是的人用趁火打劫往往回落得个适得其反,狼狈不堪。燕国就属于这个行列。

长平之战以及邯郸之战后,赵国损兵折将,日暮西山,再无强国风范,于是,燕国起了心思,决定来个趁火打劫。

当时燕王派遣使者和赵国签订友好盟约,使团代表栗腹在赵国瞎转了一圈后,回到燕国,报告燕王:“大王,根据微臣几日来对赵国的考察,发现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在了长平,此时的赵国元气大伤,我们大军压境的话必然能去的大胜,届时大王就可以称霸了!”

一阵溜须拍马说得燕王喜(太子丹的老爹)是心花怒放。

不过军争大事事关重大,燕王喜还是不敢贸然行动,于是召来昌国君乐间,咨询攻赵之事。

乐间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他继承了他老爹乐毅的优良基因,认真思考了一番后,严肃地说:“攻打赵国是不明智的。”理由很简单:赵国四战之地,其民骁勇善战。

燕王不满:“那我们五个打他一个。如何?”

“还是不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的作战指数相当高啊!咱们怎么打得过他?”

燕王愤怒了,什么五个打一个都不行?你当赵军神兵天降啊,是打不死的钢铁战士,老子偏要会一会,此时的燕王已然不是为国家存亡着想,纯粹是呕气。

燕王不听劝告,固执己见,下令两路军队伐赵。

出兵时候,一个贤臣将渠甚至拉住燕王喜的腰带,希望燕王不要贸然出兵,燕王根本听不进去,一个无影脚就把将渠踢倒在地。

事实证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派遣廉颇以及乐乘两个名将率军反击,大败燕军,长驱直入,包围了燕国国都,吓得燕王喜是吃不好,睡不着,只能派人求和。赵国不答应,一定要让将渠出面议和,燕王这下怂了,立即跑着去求将渠。乐间则重走他爹的老路——逃到赵国。命运如此作弄人。

这就是典型没事找抽型,人家赵国又没得罪你,还坚持在第一线阻挡秦军的攻击,燕国却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屡屡挑衅滋事,却不知损害赵国的本身也是损害自己,一旦赵国灭亡,那自己就暴露在秦军的刀剑前,何况自己还不知几斤几两,贸然进攻赵国。此后,燕赵之间就结下梁子了,赵国屡屡攻杀燕国,吓得燕国是战栗不安。

笑料三:自相残杀只为一时平安。

燕太子丹为了消除秦国对燕国的危害,决定采取擒贼先秦王的策略,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最终荆轲刺杀未成,命陨秦宫,为历史抹下浓重一笔,成为千古佳话。相比较荆轲,太子丹则倒霉多了,刺秦失败后,秦王嬴政派遣秦军攻打燕国,并在易水之西打败燕国主力,吓得燕王狼狈逃窜,燕王喜在逃跑过程中觉得都是自己该死的儿子惹的祸,异想天开的认为燕国之所以遭到灾祸是因为太子丹惹怒了秦王,于是下令捕杀亲生儿子,把太子丹的人头送往秦国谢罪。俗语道:虎毒不食子。燕王喜确定够狠毒,为了一时的安宁不惜牺牲一切,但这也只是让他多苟延残喘的四年而已。

只能说燕王喜很傻很天真。削弱赵国,杀太子丹足够证明他是秦国的‘卧底’,秦国统一天下确确实实应该授予其奖章以及锦旗以鼓励他的‘丰功伟绩’。

公元前222年,秦军攻取燕国辽东之地,俘虏燕王喜,燕国最终灭亡。

司马迁曾经评论燕国之所以能够延存八九百年是因为召公的业绩。(《史记·燕召公世家》: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

如果你相信了,那就错了。燕国之所以能够安然无事存世八九百年,得益于他绝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为它远离中原,所以它才没有极大的生存压力,才能极大避免战争。同时,这也就产生了个副作用,它没有压力,也就不是人才的用武之地,没有人才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燕国虽有七雄之名,却无七雄之实,充其量是个雄而不起的国家,它几十代君王几乎属于碌碌无为的人,请注意用词几乎,那说明还有个别。

燕昭王就是属于这个别范畴。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