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真是颁布新法,从此变法开始渗透到秦国的每块山,每条河。

第一:颁布法律,制定什伍连坐制度。当时商鞅规定十家编为一什,伍家编为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人处以腰斩就,告发者与斩首敌人一样受赏,隐匿罪犯者与投靠敌人同罪。

商鞅这一招相当狠,它严格控制了百姓的犯罪率,试想哪个人会轻易去犯罪,犯罪不但牵扯到家人倒霉还牵扯其他九户人家,若是得罪了其他九家,那么自己家人将会受到怎么样的鄙夷!同时这样做可消除徇私舞弊的现象,杜绝庇护犯罪的现象。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彻底让秦国成为零犯罪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商鞅能做到这点足够伟大了。

第二:一家有两个壮丁的人必须分家,否者赋税加倍。

这样就能提高国家粮食的收入。

第三:建立军功爵制。新法规定:军功分二十等,凡是能斩敌人一首级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斩杀的人越多,爵位越高,相对应的政治经济权利也越大,同时爵位还可以抵罪以及赎罪,通过爵位奴隶可以成为平民,平民可以成为贵族,咸鱼可以翻身成为龙王。如果王族没有军功就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

商鞅以利为饵,充分调动了秦人的积极性,使其富有活力,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能得到田以及地,甚至还能成为贵族,如此好事,自然要多做做。秦军之所谓被成为虎狼之师,一上战场奋勇杀敌正是因为商鞅用利益相诱,这利益太诱人了,简直比生命还珍贵,让人无法抗拒。

当时秦国爵位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大庶长,关内侯,列侯。

第四: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百姓开垦荒地。

当时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是土地以及人口,这两者进过生产的转化成为粮食以及兵员。为了拥有更多的粮食和兵员,商鞅下令如果百姓能让粮食丰收那么同样可以授爵,从事工商业而破产以及懒惰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收为官奴,这样脆落的商业很容易受到扼杀,取而代之的是轰轰烈烈的农业大生产运动,与此同时,商鞅还号召百姓去西部开发荒地,以增加国家以及百姓自身的收入。

第五:明确尊卑爵位等级。按照爵位等级差别来规定各爵位人的土地,房产以及家奴的服饰,有军功的显耀,没有军功的即便出生富贵一不能显耀。

如此一来,贵族不再有任何成就感,想要出头,想要为家族争光必须上战场。

第六:严禁私斗。

秦国由于和戎狄接壤,而周礼在秦地得不到普及,于是形成秦人彪悍的性格特点,睚眦之怨,无不报复。动不动就用决斗了事,这种野蛮的方法不仅在百姓中盛行,在贵族间也相当流行,有些贵族为了一个面子,为了一点利益大动干戈,刀兵相见,因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于是商鞅下令凡是私斗定然要遭到重罚。

新法严重触及到众贵族的神经以及利益,从小娇生惯养,做惯了主子的他们绝对不能忍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要反抗,不过他们看到商鞅冷峻的面孔以及寒气逼人的宝剑就却步了,何况商鞅后面站着一个秦孝公。

商鞅为了能够让变法顺利进行,彻底疯狂了,哪怕双手沾染鲜血也在所不惜,他将反抗新法的人一批一批送上断头台,他要用鲜血来祭奠秦国的脱胎换骨以及崛起。

贵族们惶恐至极,但他们不甘心失败,于是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挑唆太子犯罪。可怜年纪轻轻的太子(以后的秦惠文王)哪里知道深浅,糊里糊涂的犯罪了。

秦宫大殿,灯火通明,身强体壮的卫士们手持刀剑站立在两旁,只待一个命令就扑向中央跪地那几人。

殿堂上中央,秦孝公怒气冲冲地站在那里如同一头疯狂的狮子,他旁边的商鞅则面无表情,眼眸中透漏着股杀气。

殿堂中间,一群人跪着,跪最前面的是太子,这些人汗流脊背,瑟瑟发抖,旁边几个大臣站在那里,虽然一脸严肃,但时不时露出一点点诡异的笑容,他们真是太子的老师。

“你可知罪?”秦孝公咆哮道,吓得太子六神无主,连连求饶。

“儿臣知罪!”

“你可知道违背新法的后果吗?”

这下太子面孔都白了,哭啼道:“父王饶命,饶命!”与此同时,跪着往前拉秦孝公的衣襟。

秦孝公哼得一身,把手一甩,扭过头,对商鞅道:“常言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先生你裁决吧!为了秦国,搭上一个儿子我也在所不惜。”

太子一听差点晕过去,还向商鞅投去救助的面孔。

这时商鞅走出来说道:“太子是储君,将来要继承君位的不能施加刑法!”

话音刚落,太子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身边的大臣暗自偷笑:“你如今赦免了太子,我看你如何向天下人交代?跟我们斗?你还太嫩!”

这时,商鞅话锋一偏继续道:“教不严,师之惰。太子犯法,正是由于太子的师傅未尽职责。因此只能由太子的师傅来承担太子应受的刑法。至于另外写犯法贵族皆斩首。”

什么!现在轮到暗笑的那几位仁兄哭泣了,任凭他们如何哭天喊地,跪地求饶,商鞅眼睛眨都不眨下,最后太子的两个老师都受到了刑法,大臣们也不敢再有抵抗意志,新法得以顺利进行。

《史记·商君列传》中这样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三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毫无疑问商鞅第一轮改革成功了,他让秦国这台机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他把秦民牢牢绑在秦国这辆大战车上,使得国家的税收在不破坏国家经济结构的情况下翻了好几倍,提升士兵的战斗力,成为真正让人胆寒的部队。

十年变法让秦国改头换面,作为这一切缔造者的商鞅望着干劲十足的农民,士气昂扬的士兵以及欣欣向荣的整个国家,内心极其兴奋。

秦国的剑要为秦国的梨扩展空间。对外用兵则能有效的验证变法的成功性,因为战争在不考虑天才将领的情况下主要由兵员以及粮草主导,也就是所谓的综合国力,一般情况下,综合国力越强,取得战争胜利的概率越高,何况商鞅自认为不仅是政治上的天才,还是军事上的好手,于是,他把目标定格在了中原。

只有在中原打出一个响当当的名声,那才是好汉,为此老东家魏国就出现在商鞅的眼中。

这倒不是商鞅因为嫉恨魏惠王当年不用自己而故意挑衅魏惠王的,是因为历史环境逼迫他不得不这么做。

首先,当年吴起占领的西河之地成为了秦军东进一坐无法逾越的高山,秦国要取得发展空间必须打破这座高山。

其次,前不久魏军刚在桂陵之战中大败,各路诸侯纷纷趁火打劫,秦国如果不浑水摸鱼如何对得起魏惠王?捏柿子要捡软的捏,内忧外患,国乏兵疲的魏国正好作为验证秦军战斗力的对象。

于是,秦孝公正式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相当于六国的相国)兼前面总指挥,全权负责对魏作战事物,商鞅兵贵神速,长驱直入,包围了魏国旧都安邑。

面对高耸的城墙,商鞅举行了个誓师大会,来巩固军心。

“新法有令,但凡取敌一首级者,升一爵。士兵们,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

商鞅一番言语彻底点燃了士兵们的斗志。

只见商鞅把宝剑往安邑城一指,发出雷霆怒吼:“杀……”

所有的士兵挥舞着刀剑,举着长矛潮水般向城墙涌去,一时间喊杀声,击鼓声以及哀嚎声连成一片,一波一波的秦军沿着云梯往上冲,他们双眼充满了血丝,嗜杀性终于被激发出来,魏军拼命反抗,无奈兵缺粮少,渐渐失去了抵抗,最终,安邑陷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之后魏国在调整好国际关系后又率兵夺回了安邑,虽然商鞅已经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道,但在老牌强国面前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商鞅决定进行第二轮改革。

在稳固好外界关系(主要是魏国)后,商鞅开始第二轮变法。

在变法之前,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修筑宫阙,营造新都,并在第二年迁都咸阳,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为了第二轮变法做准备。

新法第一条:将分散的小乡邑合并在一起,成为县,全国总计三十一个县,县中设县令,县丞以及县委,县令作为地方最高长官掌握地方事务,其手下县丞辅助管理民政,其手下县尉辅助管理军务。

新法第二条:开阡陌封疆,废井田。

新法第三条:发布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堂。兄弟,父子分局这样就用充分的劳动力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从而提高国家赋税。而且商鞅认为秦国作为周天子的封国(这时候他想到周天子了。)自然要在文化习俗上和中原国家统一,这父子兄弟同居那是戎狄人的行为,代表着愚昧和落后,所以无论如何得消除这一的现象。

新法第四条:统一衡量度。当时秦国各地的衡量度不一样,这对国家的赋税有影响,于是他规定了衡量度标准,他还制造了度量衡器商鞅方升,看来凡事著名的改革家都是不错的发明家,蜀汉丞相诸葛亮同样是改革家,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以及诸葛连弩。此外商鞅还规定六尺为一步,两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在商鞅风行雷厉的作风以及秦孝公一如既往的支持下,第二轮变法自然取得了成功,五年之后周天子把祭肉送给秦孝公,各路诸侯也来祝贺他表明秦国已经成为真正的雄主。这时候的秦孝公和商鞅是乐得合不拢嘴巴!

羽毛长齐后的秦国再也没有顾忌,撕掉和善的面纱从此走上军事扩张道路。

周天子送肉后的第二年,马陵之战爆发,在孙膑的一支独舞下,不可一世的魏国终于走向了衰亡之道。

落水狗焉有不打之理?于是商鞅沉寂对秦孝公说:“老嬴,你看咱们秦国和魏国的关系是就是水和火的关系!水火岂有相容之理?不是火蒸发水,就是水浇灭我,如今魏国在马陵损兵折将,我们就可以趁机出兵一雪当年阴晋之辱,如果我们占据了黄河以及崤山的险固,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傲视群雄了,届时统一天下不再是梦想啊!”

“好!”秦孝公大喝一声。

于是,商鞅带着秦军出征了,魏国赶紧派公子印应战,两军对峙。

兵不厌诈,商鞅再次展现了其狡猾的一面或者说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前他写信给公子印,大谈感情:老兄啊!当年咱两关系这么铁在一起多么快乐啊!如今却要兵戎相见,这该死的战争。兄弟相残那是禽兽的行为,我不忍心啊!这样吧!咱们见个面,喝个小酒,订立个盟约,然后各自回国,让这该死的战争统统见鬼去吧!”

话说这个公子印是脑袋抽搐了,对商鞅的话是信以为真,不顾部下的反对本着友谊来见商鞅,结果一到商鞅的营帐迎接他的不是商鞅的笑容而是寒光四射的刀剑,与此同时,商鞅率军直攻群龙无首的魏军,大获全胜。魏惠王被迫割地求和,此时的魏惠王才痛心疾首地说:“寡人恨没有用公叔痤之言啊!”

后悔?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知道魏惠王懊悔莫及的商鞅那是得意地笑,得意地笑。他终于向各路诸侯以及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当然魏惠王他这是自讨苦吃,连连犯错,怪不得别人,安邑之战后,魏国重振雄风,带着几十个诸侯国要去教训下秦国,让他们为背后捅刀子付出代价,情急之下的秦孝公只能让商鞅做说客,结果商鞅连哄带骗,不仅要魏惠王取消攻秦计划,还建议他老人家称王,魏惠王竟然听从了商鞅的蛊惑之词,率先称王,最终把各路诸侯惹毛了。

商鞅凯旋后,秦孝公封商鞅于于,商之地,世人号成商君,这也就是后来人为什么把公孙鞅成为商鞅的缘故,正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的缘故,从此商鞅的人生达到了最高峰,再往前一步就是深渊。

请看下一章:不完美的结局。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