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和六国的官司中,六国的代表信陵君固然让人津津乐道,但他和秦人的代表商鞅相比,档次还是不够的。作为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商鞅向我们诠释了法家的真正精神和真实威力,即便是鬼神,在自己手下也得老老实实。
档案:
姓名:卫鞅/公孙鞅 籍贯:卫国
民族:九州族 称号:商君
兴趣:法学/刑名学。各种刑律。
特长:善于辩驳,喜欢变法,治国
综合评价:九州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秦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中华历史几千年,王朝数十个,政治家成千上万名。但凡政治家,哪个没有极高的智商?那个没有厉害的手段?要是从这许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九州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谈何容易?
近代学者梁启超曾经指出中华六大政治家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以及张居正。
现代文学家柏杨曾经写到中华六大政治家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以及张居正。
由此可见,商鞅作为九州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是名至实归的,他的光芒将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他的思想将成为万千人的前进的路标。
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的一个贵族世家,但作为庶子的他是没有资格世袭爵位的,事实上他对此兴趣不大,他要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为了远大的目标,他就去研究刑名之学,学成之后的他觉得卫国太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鉴于魏国是中原霸主,他就来到魏国投靠在魏想公叔痤的门下做个中庶子。
公叔痤作为魏国的相国,自然慧眼识珠,他知道公孙鞅是个有本事的人,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给魏惠王,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公叔痤竟然病倒了,于是魏惠王亲自来慰问,握住公叔痤的手道:“哎呀!相国您一旦有个不测,那寡人以及社稷怎么办啊!你可不能撒手不管啊!”说完眼泪水哗啦啦得流下来,内心却是一片欢喜:“你个老不死的,经常在众位大臣面前让我难堪,死了更好!从此我可以独掌握大权而没人在耳朵唠叨了!哈哈……”
公叔痤听了那个感动啊!一边咳嗽一边回应道:“多谢大王关怀,老朽受宠若惊。我手下有个叫公孙鞅的,虽然年少阅历不多,却是个顶尖级人才,希望大王让他治理国政,我相信大魏必然蒸蒸日上。”
“嘿嘿嘿……”魏惠王只是笑了笑。
当魏惠王要厉害的时候,公叔痤退开手下,用尽力气对魏惠王说:“如果大王不用公孙鞅,那就杀了他,以免他跑到其他国家,对大魏构成威胁。”
“好的,没问题!”魏惠王许诺而去。
公叔痤立即把商鞅找来对他说:“老弟啊!刚才大王问我谁能担任相国,我推荐了你,不过看大王的表情就知道他不会用你,我本着君臣立场劝告大王如果不用你就杀了你,刚才大王答应我了,你还是快快离去,以免遭到不测,算老哥对不住你了!”
商鞅淡淡一笑:“老哥啊!你这道行还是太浅了,大王既然不相信你的话任用我,怎么会相信你的话杀我呢?”(《史记·商君列传》: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什么?”公叔痤瞬间石化。
果然,魏惠王出门后对左右说道:“公叔痤这个老家伙病得果真不轻,满口胡话,让我把国政委托给别人,岂不是很荒谬?”
年纪轻轻的商鞅能看懂别人的心思以及性格缺点,确实厉害。
既然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商鞅只能去其他地方,天下之大,哪里才是我的舞台?
正当商鞅为去处陷入挣扎的时候,一则求贤令出现在他的视线中,原来西面秦国为了要增强实力,收复失地(吴起占领的西河之地)出巨资,招能人。商鞅又想了想去其他国家的利害处,最终决定前往秦国。
马车慢慢驶出大梁城,商鞅回首探了探,摇摇头,内心一片感慨道:“当年吴起就是从这里出去的吧!罢了,男儿志在四方,有什么可惋惜的?”片片黄叶从天而降,热血男儿头也不回,前方是什么?他不知道,当他知道自己的双手能创造奇迹。
来到秦国后的商鞅投靠在景监门下,这个景监可是秦孝公的宠臣,那是一个相当有分量的人,商鞅希望景监能够提供一个机会,能让自己和秦孝公交谈一番。于是景监安排了一次会面。
虽然面对秦国国君,商鞅是脸不红,气不喘,没有一点恐惧的意思。
“听闻先生博闻强记,才华盖世。多多指教,寡人感激不尽。”
商鞅点点头,侃侃而谈:“那我给大王讲讲帝道,所谓帝道那是黄老之术,无为之道。官府当消减民赋,消除律法,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就会乐业,想那尧舜……”
商鞅说得正起兴,只觉得耳边传来一阵呼噜声,仔细一瞧,秦孝公所盘坐在那里,却进入梦乡。
没有办法,商鞅只能离去,之后秦孝公如同愤怒的小鸟,指责景监:“你那位客人只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罢了。怎么能用?”
可怜景监平白无故受到一顿训斥,只能埋汰商鞅。
商鞅对此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我用帝道游说秦君,但他去不开悟,只能说他智商太低,目标不远大!鞅希望再次游说秦君。”
“好!你小子狠!看在你是人才的份上,我就豁出去了,再安排你们一次会面。”
五天后,商鞅又坐到了那个位置上。
“先生有何赐教!寡人洗耳恭听。”
“鞅上次所讲帝道不合您意,那我就讲讲王道!”商鞅顿了顿,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继续道:“所谓王道则是商汤文王之道,即是孔子所讲的仁政。具体实施方法是君主以身作则,对百姓吃行住穿……”
鉴于上次的教训,此次商鞅在论道的时候眼睛时不时瞄瞄秦孝公,果真,自己的言语才讲到一半,秦孝公就已昏昏入睡,为此心中大为惊讶:“什么!王道都不想听?”
无奈之下,商鞅只能离开,可怜景监又遭到秦孝公的训斥,委屈至极,为了招贤,我容易吗?
景监沉着脸对商鞅说:“你小子把我还惨了!”
商鞅却呵呵一笑,拍拍景监的肩膀,又连连鞠躬作揖,表现出一连的歉意,随即又话锋一偏:“希望老哥再给我次机会。让我再见了见秦君。”
“什么?”景监差点跳起来,眼睛都歪了,眉毛也斜了,用手点点商鞅,结结巴巴道:“你,你,你小子疯了是吧!你这不是要老哥的命嘛!若是再失败,秦君非拿鞭子抽死我不可。我还年轻,还不想……”
未等景监把话说完,商鞅拍拍胸脯,插嘴道:“老哥请放心,弟弟我敢打包票,此举一定能够不在让秦君失望。”
望着信誓旦旦的商鞅,景监愣住了,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再次安排商鞅和秦孝公见面。罢了,罢了,为了秦国的强大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所谓君王的宠臣或太监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他们最擅长的挑拨是非,嫉贤妒能,残害忠良,事实上这相当荒谬,并非所有的宠臣和太监都是坏鸟,如造纸大师蔡伦,著名航海家郑和,而这位景监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他能为秦国的利益不惜冒犯秦君一再推荐商鞅,如此勇气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得?
第三次会面拉开序幕。
进过前两次的探底,商鞅摸透了秦孝公的七分心思,对秦孝公讲道:“既然大王对帝道以及王道都不感兴趣,那我就给您讲讲霸道吧!”
霸道!秦孝公的眼珠子一亮,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威震天下的情景,嘴角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这一切都瞒不过商鞅的眼睛,于是他决定加把火道:“所谓霸道!那是春秋五霸之道,称霸之根本无非与重农抑商,奖励耕种,以战养战,在战争中扩展土地以及提升名望……”
秦孝公听得是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待商鞅走后,他就景监说:“你客人还是不错的,明天让他继续来和我谈吧!”
景监刚开始以为又要受到训斥,当听到秦孝公这话时颇感到以外,欣喜若狂,暗暗称赞商鞅:“想不到你小子还真有一套啊!”
第二天,商鞅又去见秦君了,这次他是受孝公邀请,而他对孝公的心思早就摸透了。
“昨日听先生一言胜过读十年书,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好说好说!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既然大王想在顿时间内有所大作为,那我就给大王讲讲富国强兵之道吧!”
富国强兵!这四字真是秦孝公梦寐以求的。
“先生早说嘛!还浪费你我这么多时间!”
“富国强兵在于变!变虽一字,却囊括万千内容。当年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将自己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偏僻入里的讲述以前变法的优点以及弊端,更指出秦国如今存在的一些列问题和当世天下的态势,指出秦国的生存之道。
秦孝公仿佛中了魔一般,越听越入神,越听越兴奋,不知不觉的在垫席上挪动膝盖靠近商鞅,他的内心在燃烧,在商鞅的话中他听到了秦国崛起的希望,他听到秦扬名诸侯的希望。
两人一谈数日,还不肯罢休,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意思,搞得景监也是莫名其妙,在两人结束之后问商鞅为何秦君的态度转变得如此之快。
商鞅解释道:“以前我用帝王之术说服大王,大王却说这样的方法太久远了,人生短短数十载哪个不想在有生之年扬名立万,哪个不想在有生之年实现理想,见证着秦国崛起,让各路诸侯敬仰恐惧?所以我就用富国强兵之术来说服他。”
“什么缺点?”
“君王采用我的方法虽能在短期取得利益,可秦不可能如商周一般久远。”
“为何?”
商鞅笑而不语。
事实真如商鞅所言,秦统一九州后才存了十几年天下就归于汉朝,即便加上战国这一百多年,相比商朝五百年以及周朝八百年那也相当汗颜。商鞅不是预言家,但凡事有利皆有弊,法家变法能带来富国强兵的巨大利益,但严刑律法给百姓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谁都不想活在人心惶惶中,一不小心死于非命。
当然,这是一百多年之后的事了,对于商鞅和秦孝公而言明天才是最重要。
岁月在变,地方在变,不变的是思想,不变的是隐藏在心中许久的壮志。
站在悬崖边的商鞅望着无边的苍穹,忽明忽暗的星星,心中有种莫名其妙的冲动,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从小立志苦学,魏惠王不屑的面孔……
是的!我公孙鞅费尽心思终于寻得机会,我要用此机会扬名立万;我要用此机会掌握巨大的权力以及财富;我要用此机会向世人证明我公孙鞅是举世无双的;我要让那些有眼无珠的人后悔一辈子;我要让那些鄙夷我的人付出惨重代价。
扑通一声,一只酒樽掉入悬崖,一个人影消失在黑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