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时间紧迫
第四十七章 时间紧迫

即然得到了特里拉文明的消息,知道有一个未知文明有可能会到来,那就由不得宁晓峰慢慢地进步了,必须加快科技发展的道路。

时间在宁晓峰的不倦研究中过去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他利用基础的量子计算机为何国忠处理了很多问题,整个空间技术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在两个月前,何国忠在宁晓峰团队的帮助下成功用磁重联发动机为动力的新型火箭发射了两枚我回自主设计制造的量子卫星。

这次发射的量子卫星可不是当时初代的那种技术了,不得不说宁晓峰是全才,只要有问题问他,基本都会在几天内给出设想,几乎国内各大研究所的负责人都知道,有问题找晓……,这次的量子卫星可以基本达到零延迟天地通迅。

通讯问题的解决使得国民得到了便利,但最重要的是在军事部分,当初宁晓峰设计的AB两型的发动机进展也是相当快,A型航空发动机已经装备部队,而B型舰船用发动机国内不准备在传统的舰艇上使用,在B型发动机定型时,国产华夏号航母已经开建两个月了。

虽然说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但新型火箭的发射引起来世界各国对于华国各种猜测。

纽约时报:“日前,华国发射了一颗火箭,从卫星图片上看与传统的火箭相比有一些不同,据专家称,该型火箭发射时虽有大量尘土,但卫星的红外设备并没有捕捉到红外现象,也许华国在火箭技术上已经领先世界!”

BBC:“华国这次的发射总的说比较正常,但细心的人们发现它并没有像传统运载火箭一样有分级出现,也就是说没有一二级分离现像,这次的发射华国也没有进行直播。”

欧洲时报则刊文说:“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华国在这次发射后并没有进行火箭分离后的残骸回收。”

世界各国众说纷云,但国家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不错,外界获得的消息不多,包括国内的民众对于此次发射都知道不多。

这些消息都和宁晓峰没有关系,李汉峰对于宁晓峰的研究是清楚的,就算宁晓峰不和他说,他也有别的渠道得知这小子在干些什么,只是最近几个月宁晓峰和陈莹姗深居简出,除了在研究中心和他们的别墅里研究外,很少外出。

李汉峰认为他们只是在深入优化磁重联发动机的性能,研究中心的人员也确实在搞发动机优化,但李汉峰心里清楚,这两个小家伙肯定又在搞什么新东西了。

新东西宁晓峰确实在研究,但研究的方向绝不在地球内,他之前的研究是为了国家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而现在的方向则是为了对付那四年半之后可能遇上的未知文明。

晚饭后,宁晓峰的卧室中,这个卧室已经被各种生活用品填满了,两张床在这个不大的房间里显得有些挤,陈莹姗把自己的床也搬到了宁晓峰的房里,说是为了更好地交流研究心得,宁晓峰自然也不反对,两人打着研究学习的晃子,心安里得地住在一起。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也只有这两个自以为借口不错,毫不在意,各自心里的小九九那只有自己明白,不足与外人道也。

此时只听陈莹姗指着桌上的图纸道:“这种战机要设计成飞碟模样吗?”

宁晓峰道:“也不是一定要这模样,只是按学习机里的样子来做,这样的话可以无死角啊。”

陈莹姗点了点头道:“这种圆碟形设计自然是可以做到无死角,且武器可以设计在周边,省去了调头的麻烦。”陈莹姗捋了捋头发接道:“可你要是按这种方法的话,只能在太空里战斗,你能保证在太空中就能挡住他们吗?”

“呃!”宁晓峰被问倒了,确实,如果不能在太空中挡住他们的话,进入到大气层内的话,这种碟型的飞型器完全没有优势。

陈莹姗没等宁晓峰回答,接道:“我倒是觉得可以做成传统的样子,这样不用研究其空气布局是否可以用于大气层内,再者在太空中使用也没什么问题,由于拥有强大的动力,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成直升机那种,直接喷气让其做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

宁晓峰沉吟了一下道:“你说的不错,如果把时间花在碟形飞行器在大气层内如可高效运行的话,不符合我们在时间上的规划。”

宁晓峰听了陈莹姗的建议后不再多说,着手修改桌上的图纸。

陈莹姗对气动布局不是很懂,但她对外观是否漂亮那是行家,女孩子对这方面都很是在行的,宁晓峰哭笑不得,如果按她这种设计,开出去都成花车了。

二人一夜没睡,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才算把图纸初步完成,整个飞行器的样子就是个三角形,中间部分稍有突出,一眼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尖尖的锚,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不管飞行器的上部还是下部,都可以有视角。

该飞行器使用六台小型化的磁重联发动机,使其可以在短时间内急停、转向,更可以突然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移动,巡航时可以达到三马赫的速度,加力冲刺时可以达到接近四个马赫数。

这种飞行器属于空优机型,宁晓峰还打算设计一个堡垒型的飞行器用于强力武器的攻击,例如导弹、炸弹及一些重型激光类武器,而这种空优机型的设计就简单了不少,除了数量只有四枚的导弹或炸弹,多余的空间分给了机炮和小型激光武器,没错,是机炮,最简单的动能武器。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种飞行器可以急停,而且速度上更是稳稳压你一头,试想一下,一架飞行器突然出现在你的前面不远处悬停发射最普通的机炮,一串子弹打来你都来不及做规避动作,打完后马上跑路。

目前世界上的任何飞机都不可能正面能挨了一串大口径航炮后没事的,唯快不破就是这种飞行器的基础概念,宁晓峰开始也确实没这样想过,但经过陈莹姗的提醒后,觉得目前动能武器可能是最好和最优的选择了。

打赏投票 书评
自动订阅下一章
A-
A+